7月17日阅读打卡

推动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为了让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的关系在教室里面产生出来,必须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指:必须尊重学生的自立,尊重学生“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后个人成长经历,尊重个体差异,同时通过互动学习影响学生的成长经历,使学生健康成长。在此,教师要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去完成这项工作。教师可以尝试“量体裁衣”(针对个体差异的培养方式)和“交响乐演奏”(个体与个体互相影响交融的培养方式)这两个主轴来开展工作。这里的“量体裁衣”就是“因材施教”。

校内教研活动的时候,老师们具体谈论教室里所发生的的事情,避免使用抽象的或概括的语言来谈论,如果用抽象的语言泛泛而谈,教学就会僵化,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为了使授课具有生动性,教师要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实践性的内容。

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千谷小学“开放教室、开放学校”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形成的。

学校的变化只能从内部开始发生,必须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挑战。挑战“参与学习”的方式,要扫除两个障碍:一是教师方面的障碍,因为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自信心、得不到家长信任的话,开放教室这件事是实现不了的。二是家长方面的障碍,如果他们抱着以自己孩子为中心的思想的话,参与学校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对学校进行批判或抱怨时,如果他们不是站在认为自己也有责任的立场上的话,是不可能参与学校教育的。“参与学习”需要把学校作为“我的学校”、“大家的学校”来认识,这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家长,都是一种挑战。

思考:我们现在的学习,家长更多的是配合学校的教学,按照老师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和任务。常老师语音分享综合学习到学科改革是由点到线,我们不妨设计综合学习或项目式学习任务时考虑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逐步地让家长“参与到学习中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7月17日阅读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