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的10000小时

随着交通日益发达,交通事故也是越来越多。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数以百万。那么你认为最安全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自行车、轮船、高铁等等,但这些都不对,而恰恰是系统复杂性最高,费用最高的飞机

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人数只有三四百人,要远远低于其他交通事故发生率,要知道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有好几百万。那么航空业是不是刚开始就是这么安全的呢?

恰恰相反,刚开始的飞机的死亡率是特别高,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空军的死亡率高达25%,其中绝大部分死于空难。而过去死于空难的名流也是很多,比如徐志摩、叶挺、王若飞等等

那么为什么飞机的死亡率会降下来,成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呢?可能你会说这要归功于飞机上安装了黑匣子,记录飞机的飞行数据。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全部。

总结起来主要有四方面:

(1)建立及时的错误反馈系统;

(2)有成熟方案就不要使用新方案;

(3)紧急情况下,治标比治本重要;

(4)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建立及时的错误反馈系统

这一点很自然的会想到黑匣子。不仅仅是黑匣子,而且在飞机上所有的机组人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要用英语,其实也是。上世纪的韩国的某家机场,事故率是居高不下,机场方面各种方法都用了,还是没有明显的效果。比如该机场的一架飞机直接撞上了山上,造成机上所有人员全部死亡的重大事故。

事后人们分析黑匣子才发现原因,当天在事故发生之前机组人员是发现了飞机存在事故,而且也向机长汇报了。但韩语中有很多敬语,当时机长很累,也没有听出来别人话的意思。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实不仅仅是韩语,想日语和汉语都多多少少有这些特点,而想英语就很少有这些。

有成熟方案就不要使用新方案;

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成熟的方案都是用前人教训甚至是鲜血换来的。即便是你有新的方案,甚至实施起来效果也不错,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等待你的不是奖励,而是禁飞。因为你是在拿机上所有人的生命在冒险。万一失败,很可能机毁人亡,这个代价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

紧急情况下,治标比治本重要

过去我们说要从根本是解决问题,但在飞机上却没有这个条件,汽车你能停车检修。飞机在天上,怎么可能停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出现问题最正确的做法不是彻底修好,而是让飞机尽可能支撑是时间上一点,等到了机场在开始检修。

处事不慌是可以刻意练习的

模拟机是飞行员的必备,在飞行员正式飞行之前,飞行员都是在模拟机上飞行的。而且在模拟机上的时间,占到整个飞行员职业生涯80%

也许飞行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不会遇到一次事故,但正是正在追求极致的精神,才造就了如此安全的航空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长的10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