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临死前到底在说些什么联想到老子的话

林汉扬  写于 2019-09-13

回复无知求知:黑格尔临死前到底在说些什么联想到老子的话

无知求知说:黑格尔到底在说些什么,黑格尔临死前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理解我。不,就连这个人也不理解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回复:

        从哲学的角度,我认为“这个人”即使是黑格尔他自己也没有错啊!你不是自称要无知求知吗?难道敢说你“这个人”自己很理解自己吗?自己的真实存在状态永远是处于绝对的运动状态的,而自我认知总是要慢一拍滞后而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不然,如果先知先觉就不能说自己无知要求知了吧?知不止是要外求,有时也要内证,如果先知先觉总能知道自己的需求的合不合理以及行为的对错,那么,他/她就与道同在甚至与神仙或上帝(得道者、道的人格化)接近了,比如,个人的许多不健康状态就是因为其不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没有在该休息时休息吃喝时吃喝,缺少某种营养与数量时供给。。。等等,而可能是在该休息时不休息,该吃喝时不吃喝,缺少某种营养与数量时不供给。。。等等。违背了人体的健康规律,许多疾病、许多失败。。都是因为没有自知自明的理解自已,更别说是别人。

          每个人都在一生中都想实现成为那个自己心中所想实现的自己,但又不能真正理解自已的真实状态,所以,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而消除这种差异的根本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确定与消除它的正确行为。理解了这个,请问无知求知老兄!你现在敢说理解自己吗?更别说是别人了呢!我其实也同样不敢,也一直在探索一直在理解自己!

也许可能,黑格尔临死前本来是要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理解我,那就是自己!”可是一想,又还否定了,觉得就连自己也不理解他自己了!因为如果自已能真正理解自己,他为什么却要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无法让自己满足生存活下去的内心需求,甚至而无法避免肉身(有机体)未来尘归尘土归土的结果?面对这个不知是可悲还是无情的结局,他可能又一次进行了否定!这种否定也许是对不可抗拒的自然的无奈或敬畏的肯定!以上算是我“以心观心”之想吧!

          写到这里突然让我想到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意思能够理解他人的人尽管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但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心见性的。尽管能够战胜他人的人算是一种力量的体现,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真正的强者。而知道吾性自足而又不欲望过度的人是富有的,并以此为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为之奋斗不己自强不息的人是才有是志向的。这几句算是比较容易理解,而比较难的是最后:“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我从本我和自我与客我的关系作出两种层次不同的解释:① 从“本我”与自我意识关系。意思是“一个人不把精神(自我意识或灵魂)的寄存之所(肉身本我)弄丢了才能长久,一直到死之前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身体)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寿。”这是从身心健康的和谐关系来描述一个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的行为,从而影响到其社会的功能是否正常,就像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傻子或精神病人,由于其对应有的社会功能或职责有所缺失不能胜任,故活着与死有何不同?②从社会道德行为的“超我”与自我意识和谐关系看,对社会有贡献和创造出社会价值的人,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善将会被人们永远记住,想念他们的好,他们永远活在人心中,难以抺去,这个“不失其所”之“所”在他人、社会的精神、意识、心理之中。故这也属于“死而不亡者寿”了。而哪些违德无仁义之行为的无道者就是“失其所者”,这种人活着不也正是等同于死?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格尔临死前到底在说些什么联想到老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