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品人生

一、《2019中国散文年选》,啃了多日才啃完,喜欢散文的细腻和儒雅,宛如坐在竹林中吹笛的书生,也像衣袂飘飘,甩手挽个剑花的侠女,有柔情,亦有风度,有仁义,也存慧理。

年选所选包括写江水的故事,乌镇早晨的见思, 格桑花的纯美,鱼鳞瓦的怀旧,乡间染印坊的感慨,还有那高科技时代的“文学之思”,寒夜巴士上关乎书的思索,关心纸本书刊的命运,忆念故乡三题,幻想与梵·高相遇,游历马勒的小木屋,再与食物来个约会,思考我最缺什么,畅想舒放的日子,迎接五色炫乾坤,再谱传奇乐章。

知道了居然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小说,长,短小说是最简单的家族成员,竟然有用当代符号写一部小说的符号小说,此名词是第一次见。书中最绝妙的句子是“这一天,谢谢下渚湖;这一年,谢谢他们都在;这一生,谢谢你们来过”。读过,感动从脑入心,由心扩散全身血脉。对读书描写贴切者,乃是“读书,最忌‘死蛇挂树’,几十年概无动静,几等白读。活跃点创造性思维,由点及面,生发如草,也能渐行渐远。如此成功读书,修行日久,若得牵动之奇力,功夫定不负人。灯下深思,弥觉读书之难;复检魏源《默触上·学篇》,读至‘得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二、《月亮与六便士》读完,怀疑自己的领悟能力不够高,居然没有读出它的好评从何而来?

1、中西文化差异的客观原因,翻译后的版本读起来像被嚼失水的甘蔗,干巴巴还扎嘴,文字优美不存在,语句仅能读懂意思。看的过程中,有读不下去的感觉,个人觉得没那么强的吸引力。

2、故事框架以第一人称为主线,串起一位伟大的画家由无名到成名的人生经历。

3、如果非要说读出点人生哲理的话,就是伟大的画家伟大在于敢于舍弃安稳的生活,体贴的妻子,然后跟随内心指引,追寻自己的理想,即便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遭人白眼。别人的世俗观念,难以理解如此的人生操作。当然,画家去世后的画作,价值飙升。

另外不能以先入为主的狭隘眼光看待别人,比如里面的大婶,画家去世后物品拍卖,她居然只是买了国外的炉子,而不是价格便宜的画,谁曾想画家的画作在后来价值飞升。其实和人与牛对山坡上花的态度一样,一个认定是它是食物,能吃,一个对它的定义是美的具像物,可欣赏,所以他们对花的态度完全不同。至于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当遵循知足常乐的理念,牛和人都会是快乐的,不再产生痛苦,即使有没有花,花多不多,花属不属于自己。

再就是以施特罗夫为代表的悲哀人生个体,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善良和气,妻子布兰奇却跟着施特罗夫救回家的画家斯特里克兰跑了。后来画家和布兰奇生活不如意,布兰奇喝草酸自杀。虽然发现并及时抢救,可最后她还是死了。施特罗夫只能心怀伤感回了老家。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征程,最后殊途同归。一场修炼,怎么也得对的起自己,问心无愧。

(2020年6月16日,周二,多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故事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