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补了第一阶段第一次直播课答疑内容,学习完之后,有几点做了记录,我觉得还不够,整理成文字,心里才会更踏实些。
答疑中涉及到几个问题:
第一,今日头条
关于今日头条,我在这之前写过,也获得过黄标,后来因为每天的时间安排不过来,没有做为重点来做,偶尔会在上面发些文章或者微头条。大概的套路是知道的,关键还是写好、写出吸引人的内容不容易。
今年,根据自身写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坚持日更,日更的定位是什么。
年初暂时以打酱油为主,有合适的文体和文章就发,没有就歇着。
第二,新媒体文章学习
新媒体文章学习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老师只是让写,也有配套的课程,但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怎么问,最后就搁下了。
在这里,把兰心老师的课程,与那个新媒体文章写作课程合在一起听,通过回忆和整理群消息大家的谈论内容,对新媒体文章写作有了感觉,也能按照老师要求输出相关文章。
只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就是实操时,还需要有专业人士指导才行,否则就算有问题,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更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和改正。
兰心课程第三阶段有七节课,分别涉及选题、观点、案例、标题、大纲和开头、结尾、金句。
这些内容,在上次学习新媒体文章时,已经有意识地再做搜集,学习兰心课程时,就有种“备好干粮好上路”的感觉了。
现在在新媒体文章写作方面,对于自己来讲,最难的还是选题和观点方面。
老师个人经验是每天读10篇文章,至少拆解1-2篇,坚持3个月以上。
在这之前,我也拆过文章,但是,每次拆一篇,有些盲目,是没有目的的拆,只拆自己感兴趣的,不是拆自己当下需要借鉴的。
而且,拆的篇幅也不多,总共才50多篇。
所以,要想写好新媒体文章,每天阅读公号文章,并且做相关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三,素材库的整理和积累
不必共享,只建自己的。
对于素材积累,我做得不好,主要是以前没有这个意识。
包括现在,建立规范素材的意识也不强烈,有了就随手存过去,没有就不存。存了也没有建立一目了然的目录,有种堆砌的感觉。
想要做好素材积累,还得经常整理,一方面是查看唤起回忆,一方面是寻找对近期写作有关的素材。
还有,今年开始,有了在微博上搜集素材的想法,现在,按照每天三条的频率发微博。
主要是以转发为主,另外配上《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这本书中提到的万能模板来发,就是“观点+案例+总结”的模式。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积累自己感兴趣,日后可能用得着的素材。
每天发三条,是为了让自己有意识地坚持下去。如果有余力,可以多发,现在暂定三条,能力提升之后,可以固定时长发多篇。
第四,读书与读书心得的问题。
读书过程中,有了灵感就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最好不要等读完再去记,因为很多念头都是一闪而过的,很容易消逝。
现在读书过程中,我就是采用这样的读书策略,先通读一本书,再读时候,把亮点做好标记和备忘,全部读完之后,回头把备忘亮点输出成文章写出来。
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不在于能否投稿中的,只要能把书中亮点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算是学到了,如果能够进一步把实践用在后面的行动中,就是更大的进步。
关于如何读书,如何写亮点,兰心课程中老师有教,我觉得挺受用。
这里再复习一下:
书的核心主题,可以通过书名+封面+腰封+序言+目录了解到。
书中的亮点,就是:
受到的启发、赞同的观点、角度新颖的观点、之前没有思考过的方面等等。
读书,我已经过了逐字逐句读的那个阶段,有人说,一定要做高效阅读。
但是自身经历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能刚开始就达到快速阅读和高效阅读的。对于不常读书和读书少的人来讲,阅读能力提升,是有一个过程的。
现在,我的高效阅读能力还没有完全达标,可以按照老师的建议,每次读书前,重温一下高效阅读的方法,去刻意进行练习。
老师推荐的书有:
《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会写作》、《写出我心》。
当然,我也有必要重温这几本书的内容。
读完书之后,最好是输出相关笔记,可以是读书心得,也可以是荐书稿。
读书心得与荐书稿的区别:
读书心得=图书概况+心得体会
荐书稿=图书概况+推荐原因
每种写法,都需要自己好好琢磨,从多个角度思考。
第五,写作方向
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这一点,有些迷茫,老师的建议是每种文体都写一写,从中找到自己有感觉的方向。
试一试吧,真情实感+朴实的语言,才能打动人,努力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