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获罪到底冤不冤?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传统上,韩愈被认为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谏迎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那么韩愈到底写了什么,按照他的个人地位与能力来讲,面对中兴之帝唐宪宗,真的是忧国忧民,而反对的迎佛骨,就是一件祸国殃民的事情吗?

我们看看他写了什么: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哦,原来韩愈这段话的意思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这些个上古的圣帝明君,帝祚悠长,长命百岁,都是因为这些时候没有佛事;而自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历朝各代,皆国祚不久、短命夭折,长的也不得善终。——这都挨得着吗?你一个文以载道的“道统”开创者,这论的是什么道?“文起八代之衰”,还有比这个更衰的吗?——且不说是否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三皇五帝都活这么长,而这历史更替的无常,原来都是佛法在作祟咯?——这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吧。

这唐宪宗听了能高兴吗?——先不说弘扬佛法对不对,韩道统,——你这逻辑对吗?

作为儒家代表的韩愈,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拥有这个群体的典型的性格缺陷。

一方面,性格敏感偏执。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说得很有道理,奉迎佛骨触及和影响了韩愈尊崇的孔孟之道,恼羞成怒,直怕宣扬释道之人占了政治上的便宜,《谏迎佛骨表》无奈只是韩愈泄私愤的表达而已。

唐宪宗奉迎佛骨舍利,他急不可耐地上书阻止,而且言语唐突,让皇帝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其实,唐宪宗此举也属人之常情,——唐代200多年间,高宗、武则天都曾开塔迎骨,加上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共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这其实是唐代的一个惯例了,为什么中兴之帝宪宗不能这样做呢?

另外,这韩愈也当真不识大体,感觉刚刚取得外战藩镇之功,就不知身份,自我膨胀,发此不当之言。多亏了名相裴度劝谏,韩愈才保住了姓名,贬谪潮州。其实,唐宪宗还是一个明君了,韩愈的如此逆举,保得性命,后来又重回朝廷,算是唐宪宗胸襟大度了。

另一方面,文坛领袖也难免道德瑕疵。韩愈中进士之后,博学宏辞科考试一直未通过,家境窘迫,写自荐信给当朝大员李实,对当时颇多污点但权倾一时的李实言语谄媚,实在给知识分子丢了一把人。而当韩愈通过李实进入朝廷之后,又狠狠参了他一本,实在让人琢磨不,难道昌黎先生还是一个人格分裂吗?其实,古今世之奇才多有自荐而媚上之举,李白柳永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也都有这类行为,无法免俗。

对于多数古代知识分子来讲,仕途艰险奇谲,就像海市蜃楼,看上去很美,但是虚幻且坎坷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获罪到底冤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