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圣地,华章陕西:参观新建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

2022年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试运行,在正式开馆前免费向公众开放。6月5日下午,我第一次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了这里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的基本陈列。回顾陕西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欣赏陕西重要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地下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陕西考古与中国考古同步发展,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宝鸡斗鸡台发掘,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励精图治,已近百载。

新建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文苑南路与终南大道交汇处东北侧,展览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这里记录了陕西考古百年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示了一代又一代陕西考古人的精神面貌。


1.考古历程

在博物馆一层西侧的第一展厅,通过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从宋代《金石学》讲起,追溯了现代考古的积淀过程,着重讲述了宝鸡斗鸡台考古,以及由此诞生的中国考古类型学。

从1934年4月至1937年6月,在徐旭生的主持下,对宝鸡市斗鸡台遗址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后来,苏秉琦先生在整理斗鸡台遗址发掘资料的过程中,对这里出土的瓦鬲进行研究,探索了文物分型定式等问题,成为“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陕西考古迎来真正的发展机遇。1958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主要承担陕西省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随后,涌现出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陕西考古学科体系逐渐完备、人才建设日益合理、田野发掘和文物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2.文化谱系

在博物馆一层北侧的第二展厅,按照时间顺序展示陕西省内考古学文化谱系,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先周文化和周原遗址。从考古学的专业视角,深入讲述考古学文化,让大家了解陕西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历史朝代的兴起。

1963年和1964年,在西安市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分别发现古人类下颌骨和头骨化石,被称为“蓝田猿人”。通过古地磁等测年数据显示,陈家窝发现的下颌骨距今约65万年,公王岭发现的头骨距今约115万年,成为迄今为止东北亚发现时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在这里可以看到陕西省内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的众多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性遗址的出土文物。同时,重点展示了宝鸡市周原遗址60多年以来的考古收获。在展厅的结尾处,设立贺家村车马坑展,陈列着整体搬迁的车马坑,车轮上的木头用青铜包裹。




3.考古发现

在博物馆二层和三层的展厅内,展示了陕西省内各个时期获得国家奖项的重要考古发现,包括史前时期的都邑性遗址和历史时期的都城、帝陵、贵族及平民墓葬等内容,让大家感受到陕西从史前时期到周、秦、汉、唐等历史朝代的灿烂文化。

史前时期重点展示了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都邑性遗址。在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发现庙底沟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的大型环壕聚落,可能是原始城市的雏形;在榆林市黄土高原北部边缘的石峁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800年)规模最大的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且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

历史时期内容丰富,各种文物琳琅满目。在介绍重要考古发现之余,展示陕西省内“大遗址考古”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包括西周丰镐遗址、石鼓山西周墓地、梁带村芮国遗址、刘家洼芮国遗址、雍城和咸阳城秦国遗址、秦始皇帝陵、汉长安城和西汉帝陵、隋唐长安城和唐代帝陵、蓝田吕氏家族墓地、铜川耀州窑遗址等。




4.文保科技

在博物馆三层北侧的展厅内,集中展示陕西省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情况,分为陶瓷器保护修复与制作工艺研究、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微观发掘、壁画保护修复与研究、法门寺出土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北方出土漆器的保护与复原研究等内容。

这里展示的李倕冠饰集唐代各种工艺于一身,由4件鎏金铜发簪、1件铁质发簪、1件铁质发钗、1件金质发钗、13件大型金质饰件、250余件小型金质饰件组成,还镶嵌有410余颗珍珠和千余块绿松石等。当时,它出土于墓主人头部,考古工作者采用石膏包固,搬迁至实验室进行微观清理和复原。

这里还可以看到渭南市蒲城县洞耳村发现的元代壁画墓。1998年,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墓葬进行发掘,在墓室和甬道内发现精美的壁画。当时,限于技术条件,原址填埋保护。2018年,再次对这座墓葬进行发掘,壁画经过清理、加固和支撑后,被整体打包搬迁至博物馆展出。如今,站在展厅,抬头仰望,大家能够欣赏到这座壁画墓的每一个精彩细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古圣地,华章陕西:参观新建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