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的目的

写在前言: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文化是思想的活动,是对美和人类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教育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训练自我发展。一个年少时在拉格比公学表现平平的男孩子,在其长大成人后却非常成功,人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大主教在解释人们的困惑时说道:“问题不在于他们18岁时怎么样,重要的是他们之后将成为怎样的人。”

18岁之前对学生进行的自我发展的教育,直接决定着以后的人生成长之路。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就对教师要求高些,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应具有开发性的话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现在各科都在用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清晰、敏锐。

现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靠学生刷题。多次的重复,学生只赶时间机械地去做,而没有思考的时间,更不用说来点灵感创造了。这样让学生的大脑就会被呆滞的思想塞满了。就教育而言,充斥呆滞思想的教育不仅没有用处,而且最大的害处是具有腐蚀性,进而这种腐蚀性发展成为劣根性。没有受过教育却聪明智慧的女性,她们见多识广,把这个世界看得很明白,当她们步入中年的时候,成了这个社会中最具智慧和文化修养的群体,就是因为她们避免了遭受这些呆滞思想的侵蚀。

不同的人,其一生的成功标志不可能一致;同样的道理,对于不同的学生,衡量其成功的标准也不应是同一尺度。根椐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发展”理论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从似乎都“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一个人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并不以及格率和升学率来衡量自己教育工作的成败,他感到满意的是: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了全面发展的人、“合格的公民”,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找到了他的条件许可的合适的地位:能够成为科学家的成了科学家,能够成为集体成员的成了有道德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如果我们把苏霍姆林斯基这一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教育思想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学科教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各科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使所有学生平等地分享学习成功的欢乐。

学生的基础不同,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编成不同的教学组,采用鼓励性、激励性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大大增强了。对学生而言,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位学生都有学习上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激励着他们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

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要有智慧,还应付出更多的努力。其实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