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聆听陪伴,让生命被疗愈

《故事的疗愈力量》——千一(4月27-5月10日)

2020.5.5 《故事的疗愈力量》day9

阅读内容: 第四章 故事的生命疗愈(页码166-182)

阅读主题: 聆听陪伴,让生命被疗愈

三个问题:

1. 说说你对故事中“互为主体”的概念,是怎样理解的?

讲故事是个主观的事,在你的叙述里,已经隐含了你的价值、想法,或者偏见。就算是说别人的故事,研究者也一样要说自己的故事。情绪在哪里,主体就在哪里,情绪通了,人被疗愈了,主体的任务就完成了。

2. 怎样做好故事的聆听?

带着好奇、欣赏、理解、慈悲和爱,用整个身心去聆听,成为讲故事人的一部分,和他共情。不分析不论断、不指导、不建议,甚至连安慰都不需要。生命不需要太多介入,只要静心聆听,共情就好。

3. 作者开办叙事私塾的目的与意义是哪些?

作者的私塾是一个生命故事的流动空间,它安全,安静,安心。大家在这样的空间里,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连接别人的生命故事,创造集体疗愈。这是一个公修的道场,在彼此的故事里,互为主体。

五个金句:

1. 说故事,本身就是主观的事儿。在你的叙说里,已经隐含了你的价值、想法,甚至是偏见。

2. 人无法说故事,经常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情绪过不去。透过说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疏通“卡”住的情绪,让人重新解脱,获得自由。

3. 在叙事的聆听里,我们不分析、不论断、不指导、不建议,甚至连安慰都不需要。

4. 我们只需要带着好奇、欣赏、理解、慈悲与爱进入被帮助者的生命,当生命被感通、接纳时,疗愈自然产生。

5. 在探索个人故事时,很重视人际对话,我们需选择一位听者,为故事提供一个坚强的支柱。而在这个过程中,听者也可能开始思索自己的故事。”

两个案例:

1.在故事中疗愈的小君

小君是一位护士。几年前,一位老伯因为癌症常年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许多管子,活得痛苦不堪,试图拔管自杀,医院无奈只好把他的双手绑起来。

有一次,小君值班,她看到老伯神情落寞,就想逗他开心,帮他洗澡、晒太阳,老伯很高兴。小君有事要离开几分钟,就让老伯不要拔管,让他多舒服一会。老伯答应的很好。小君再回来时,那老伯已经偷偷把拔管了。就这样走了。


小君整个人都崩溃了,老伯骗了小君,让她委屈、难过。小君从此不再相信病人,不再对病人有同情心,一切都按照规矩办事。但她发现自己不快乐,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不喜欢当一个冷冰冰的护士,她的心情很矛盾,最后辞去了护士工作。


小君的眼里透露着悲伤、无奈与矛盾。坐在旁边的小婷站起来,对小君说:“如果我是那个老伯,我会跟你说:对不起,护士小姐!我不知道我这样做,会带给你这么多的困扰和痛苦,当时我只想要赶快解脱,因为我活的好痛苦,这不是你的错。”小君听后,泪水再次决堤。 


故事结束小婷扮演的老伯的感恩与致歉中,那一刻,我们共享着美好的灵魂交流的灵性片刻。那次之后,小君又开始可以写论文、说故事了,她“通”了。

2.小威

小威是一名高二学生,因与同学冲突导致得了抑郁症,休学在家。小威在家经常发脾气,甚至闹自杀。妈妈担心的以泪洗面,不知该怎办,无奈之中来求助。


小威很沉默,眼神无法与作者接触,身体僵硬紧张。作者向他发问,他就是不说话,作者允许他目前“就是这样”。等到第3次晤谈时,他终于有了惊人突破,与作者聊了很多。两个月后,情绪稍有好转,话也越来越多。


每次作者跟他谈完话后,都会陪他走下楼,穿过绿油油的校园,走到大马路,然后跟他说再见。为什么要陪他走下去?作者也说不上来,就是直觉想这样做,这也是作者第一个想这么做的个案。


有几次小威吃了药,不想来谈,作者也告知他的妈妈,不要勉强,不随他去吧。后来小威没有再来,作者没刻意去问他,总相信有需要的时候他自然会来。半年后作者再次看到小威时,他的眼睛闪闪发亮,看起来很有精神,说话时可以注视人,还考取了公立大学。跟他谈完后,作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原来以前播散的种子发芽了。


这件事对作者意义非凡,让他更加确定一件事,生命自有它的出口和节奏,我们慢慢用心陪伴,疗愈就悄悄产生。

讲一个故事

年少时经历过一场人生剧痛,从此关闭心扉。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人,闪电般组成家庭。刻意忽略掉所有的矛盾,不解,拒绝去感受,接纳,聆听。四季变换,波澜不惊,看似岁月静好,偶尔自问,多久未心中带笑了,问完惊拍脑袋:想什么呢,那是很久之前就被自己放弃的东西。

他在跟前,却从未细看。柴米油盐,如你所愿。不屑、不甘、苛责、厌恶,做了生活的看客,长成一个自私、自闭的人。

突有一天,孩童的笑靥如花,惊叹生命原来可以重新来过。看对方,岁月沧桑,已然不是当年的少年模样。当初以为没有未来,抓住的只是一根救命稻草,沉浮不定。多年以后才发现,抓住的竟然是一棵参天大树。

岁月可以重新组合,那么,我在哪里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聆听陪伴,让生命被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