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次韩自序

民國37年,年底由上海乘船來台,在基隆上岸改乘火車到高雄,初履斯土,一切新鮮,當時所見至今猶浮現於腦際者,有下列二三事:

.路上的行人多著木拖板,嚮響聲此起彼落,滿熱鬧的。

.牛車在大街小巷跑,是當時高雄市區重要的運輸工具,油車進入市區,在大陸是不易見到。

.夜闌人靜時分,聽到按摩先生在長街吹短笛,劃破夜空寧静,亦屬此間特色。

時間匆匆快半個世紀了,過去的一切已成追憶,我搬高雄幾次搬遷,參加經設會鋼鐵小組工作,搬臺北暫居,中鋼成立,又搬回高雄居住,承乏臺電董事長職務,又搬去臺北,臺電退休,再度搬回這個瀕臨海港的名城,與高市結有不解之緣。若自開發之程度言,高市亦今非昔比,往日是一個未加打扮的村姑,今日則為裝束入時的都市靚女,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座新興都市的風貌,八十五層大樓興起快要完工,另一百零三層建築物又預備動工興建。我記起當年在高市小港建造飛機場,中山路尚未修築,由市區到小港機場,汽車要走前鎮草衙鄉村小道,搭飛機去臺北,飛機是螺旋槳的,只能存載客人十多位,飛機也夠破了,外面下雨,機內亦下雨,飛機漏水亦未檢修,在載風載雨的情況下起飛,那時的飛行安全可想而知了。現在小港機場已成為國際機場,而國內飛航班次更是密集。若干年前我初到美國首都華盛頓時,看他們飛機場的忙碌歎為觀止,由華盛頓飛紐約的班機,不需劃座位,買票上機,倉位坐滿即行起飛,現在高雄到臺北的飛航班次,與紐約到華盛頓的飛航班次相當,而現在飛行於高雄臺北京的飛機多屬波音大型噴射客機,與數十年前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航空物亦不可同日而語。這些都是我親眼目睹的事物。在這五十年裡,不獨高雄市有脫胎換骨的改變,而臺灣地區亦經過下列幾個結構性的變化:

(一)第一樁大事當然是由殖民地時代改變成為自主時代,老百姓在政治方面,教育方面和就業方面不再受到歧視。

(二)第二樁大事是農村改革,由三七五到耕者有其田,讓農村安定,也證明了一件事情,即不要經過流血鬥爭,也可以達到農村改革的目的,農村安定的因素還得力於農田水利的改進,肥料的增產,品種的改良,病蟲害的防治,農業機械的引進以及農村電氣化的實施,獲獲致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傅次韩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