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可不可以用电子产品的一点看法

  前几天参加大女儿高二上学期的家长会,班主任王老师着重指出,手机已经成为影响孩子们学习成绩和生活状态的第一大因素。    昨天,小学二年级的小女儿的班主任刘老师也向家长群里发了这样的倡议:最近发现班里有一部分孩子用家长手机玩游戏,玩抖音,甚至痴迷,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以致于影响学习成绩,希望家长在管控好自己手机的同时,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为孩子做好榜样。

  不言而喻,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一个全职的陪读妈妈,在与一个小学生和一个高中生女儿的斗智斗勇过程中,我有过力不从心的挫败,但更多的还是一边用心的去陪伴和教导,一边在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中收获点点滴滴的喜悦。至今,我的大女儿从没带手机去过学校,节假日一过便自觉的上交,小女儿用手机仅限于读英语绘本。对于管控孩子过度玩手机这方面,我总结了两点不太成熟的经验,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适度管控,越早越好。

  众所周知,如今电子产品的问题不止是学生的问题了,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饭桌上,婴儿一边盯着放着动画片儿的手机,一边张口吃着妈妈喂的饭;长途车上,婴儿和成人各自手拿手机,一个看片,一个玩游戏。我外甥的女儿三岁多,家人聚餐时,都隆重的把小女孩捧出场,给大家表演一些抖音上流行的小段子,然后,一家人群情激奋的鼓掌。不难想象,这样长大了的孩子,他们玩着手机成长,也从小看着父母玩手机的样子。等上了小学,初中,高中,某一天,你突然去指责他玩手机的问题,你再去讲多少道理,效果也不会理想。再者,孩子小的时候管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你横下心来把控,顶多他哭闹几次。但到了高中就多出很多周折。大女儿老师班会上说一些孩子晚上熄灯后藏在被窝里玩手机,游戏,抖音,购物,甚至早恋的也因手机微信更方便了联系。这样的情况老师查到了一般都要暂扣手机,等期末了再由家长领回去,但往往是不等期末,一些孩子就攒下生活费,又买了新手机。老师无奈的说:还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敢跟他们急,因为管控手机激化矛盾,跳楼自杀的都有之。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第二建立规则,形成习惯。

  在大女儿中考时,怕小女儿吵闹影响姐姐休息,在外地工作的爱人便带小女儿去他那里住了段日子。可能是怕突然间离开妈妈的女儿受了委屈。他对女儿特别宠溺。想看电视就任她看电视,想玩游戏就玩游戏。 一两个月回来后,小女儿就不再接受跟我在一起时,看书,玩玩具的生活模式了。经常哭着闹着要去爸爸那里。后来我们变通了一下,我给她下载了悟空识字,她要想玩电脑游戏,只能玩识字游戏。认识一些字后又规定她想看动画就只能看英文字幕的剧,听不懂就自己读字幕。这样,既感受了英语的语境,也提高了阅读速度。刚上一年级时,遇到爱读的故事,一晚上她读个百八十页不成问题了。而且直到现在。她玩的最多的也是识字,学英语或者下围棋的游戏。

第三疏导比管控更重要。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到处离不开电子产品,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这是不可能的。即使他小的时候,我们把控得法 ,勉强做到,但是等他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他还是要面对这一切的。并且如果把控不得发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而造成某些知识的缺失,可能会使他显得与同龄人格格不入。电子产品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当你打开电脑是为了工作或者学习,当你掏出手机除了打电话便是欣赏音乐或者听听英语,孩子自然也会建立这样的意识。就像我们不可能管控孩子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但是我们可以引导他读某一些书的兴趣,可以培养他的鉴赏力。再就是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看到手机,电脑以外乐趣。


  今天先说到这里,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鸡蛋,教育孩子更没有相同的模式。孩子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有义务。牵着他的小手,一路教导,一路呵护,直到他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在这之前,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孩子可不可以用电子产品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