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2》

金融的逻辑提供了一种看待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全新视角 

                  — 陈志武

好几年前看过他写的《金融的逻辑》,这周阅读了第二本,仅仅阅读完序言和第一部分 自由的金融逻辑,就感受很强烈。陈教授文字深刻,他的研究已不再把金融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或服务作用去理解,而是以金融作为一副眼镜,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逻辑。

在序中,让我很震惊的第一点:历史资料记载,女婢在旧社会作为商品来买卖并记载在商业账薄中,作为资产放在资产负债表里,年复一年地记录下来,直到女婢被卖掉或去世。这种买卖妻妾,不仅在中国,在印度,泰国,英国欧洲及非洲都曾有过,甚至2009的印度,丈夫因为贫穷负债累累而背叛卖娶仍然存在。陈志武的研究表明,之所以人类社会会存在卖娶习俗,一方面是工业革命前的社会太贫穷,另一方面是社会没有充分发达,没有完备的金融工具避险,譬如保险等。而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把从工具属性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发生灾害时不再有那么多家庭需要卖妻了。这是多么有意思和深刻的社会探索啊!

第一章开篇作者就讲了关于自由与金融的关系,这里面很有意思的对于婚姻和家作为起点去研究。让我重新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清了家的职能转变。家作为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单位正在甚至已经解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公司化,“夫妻双双把家还”已经成为历史,“家”原来是生产单位的功能改由市场里的公司来承担。有一组研究数据显示,在亚洲如香港、台湾、泰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大多数的家族企业,子女婚姻往往是政治联姻或商业联姻,成为商业手段来扩张其规模,而美国等这种社会现在已经很少,为什么呢?这是市场不发达、外部法治不到位造成的,当人际交易不是通过市场而是以人格化形式发生时,人成了工具。

一夫多妻制在人类社会被绝大多数社会采用,让我再次惊讶的是如今708个社会中,一夫一妻仅有137个,包括中国,只有四个社会反过来,实行一妻多夫。而最早以一夫一妻制约束社会的是古罗马,君士坦丁要求争取做到一夫一妻制,但仔细想来,如果没有一个经济安全保障前提下,光光依靠宗教,还是不能给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养子防老的体系下,一夫多妻是必然,多个妻子可以生多个儿子减小经济风险,多子多福!而金融市场的发展或者足够发达的时候,人们就不需要靠养儿来规避风险,所以在金融市场越发达的国家,人口增长越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而货币化又能为个人创造自由,货币化催生了人类文明,催生了人类现代化。文中分析儒家秩序(作者观点深刻:任何资源配置格局都代表一种秩序,只是在不同社会里,决定秩序既资源配置格局的坐标会不同。)儒家秩序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孔家店是中国社会的秩序基础,而作者的透彻分析也点醒了我的教育。在孔家店里,晚辈必须服从长辈,女的必须服从男的,不许插嘴。其次,社会等级秩序,只要张三比张四大,哪怕张四已经50岁了,仍然要付出张三安排。第三,让每个人从小知道要听话、孝敬,否则就是坏孩子。如果孩子太有个性,人权意识太强,父母有权利和责任批评痛打,直到他不在有个性,不再挑战孔家店秩序。让我们不断通过学习经典,把价值内化到每个人血液,这段话看了也让我反省自己的行为,女儿时常会说我就要听我自己的,我反正只听我自己的类似言语时,那是一种多么希望自由的呼唤,小小的生命对自由的渴望。而我时常在压抑她这种自由、自我意识的崛起。儒家等级秩序的位置必须固化,因为一旦每个人自由选择、追求个人权力至上,整个秩序就乱了,减少了对这非货币化资源配置的信心。但基于儒家秩序的资源配置是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同样的逻辑,基督教在中世纪限制了欧洲社会个人自由,而14.15世纪商业革命,货币化的发展让欧洲人得到了解放,自由。钱就是钱,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都以钱来了结,双方互不欠人情,没心理负担,彼此继续自己的独立生活,各自自由,如果货币充分化,那么大家完全不用看人的身份,你是高干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钱就能交易,货币化给人自由。

短短第一章的篇幅,金融的逻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和历史,真的冲破局限思维,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