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教师下水范文

                                                   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弱可至强,强当愈强

                                         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韦嘉凤

        “体者,载知识也如车,寓道德也如舍。”毛泽东曾说,若无好的体魄,学问品德就无从谈起。比如颜回敏而好学却短命,贾生才调无伦但早逝,王勃绝笔滕王阁,李贺苦吟沥血诗,无不令人扼腕。所以体育于人为首要之务,可使不明之目明,使不聪之耳聪,使强弱逆转,攻守势异,给我启示良多。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提体育之效是那个觉醒年代的历史必要。当时国力苶弱,武风不振,百姓又深陷烟毒之祸,气短愚昧。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有识之士力倡体育,于是我们听到蔡元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呼告,看到毛泽东“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身体力行,听闻飞人刘长春孤身赴奥运的悲歌壮举。我们开始发展体育,勤自锻炼,百年光阴如弹指一挥,国人从孱弱无能“东亚病夫”到浑身是劲搞建设,国家从任人鱼肉到独立自强谋发展,中国实现了由弱至强的惊世转变。

        伟大复兴的当下,再提体育之效是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担当。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天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强了太多,但越来越多人不重视体育锻炼,登山气促跑步力竭,“葛优瘫”、“快乐肥宅”等热词成为年轻人的标签,这样如何能迎接挑战肩负使命?再看“力学之父”钱伟长为国奉献七十载,钟南山院士耄耋之龄不下抗疫前线,施一公院士53岁轻松领跑广州马拉松,全都离不开长期不懈的体育运动。年轻一代唯有坚持锻炼增益,方能谱写强而愈强的时代新章。

        至强之道始于弱,至弱之道始于强。体育之效带给我们的启示远比强身健体更多。回想中国百年发展,我们走过了从弱至强,强而愈强的光辉历程。在列强肆虐,民不聊生的晦暗年代,我们浴血奋战、筚路蓝缕,于绝处中逢生、化险境为坦途,从柳暗步向花明、由至弱转为强大。风霜雪雨锻炼了我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千难万险锻炼了我们,“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们从一穷二白到缔造无数世界第一——基建规模、量子通讯、特高压输电、超导技术等成就数不胜数;我们从封闭落后走向引领世界——共赢发展的一带一路,独步全球的抗疫成果,都在向世界发出属于中国的强音!

        然而,从弱至强不过区区数十载,如果松懈大意,滥用其强,或者从强至弱也未为可知,所以应居安思危,戒骄戒躁,以史为鉴!

        不以强喜,不以弱悲。“生而弱乎,或天之诱我至于强。”泱泱华夏,近代百年屈辱是每个中国人的痛,但只要我们坚信强弱之变不在天而在人,只要我们牢记体育之效的深刻启示,就能永远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落后中看到前途,看到未来。(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教师下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