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场景与细节,收获情感与写法——分析朱煜《慈母情深》

聚焦场景与细节,收获情感与写法
——分析朱煜《慈母情深》
【案例】
课前热身
生:(背诵古诗文)师:背了陆游的诗,对哪两句印象最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小结: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方法——知人论世。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好课题。
2.读了课题,我们一下子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
——生:关于母亲的,关于母爱的。
【分析】开门见山,不枝不蔓,聚焦主题。
【案例】
二、学习字词,勾连课文
1.失魂落魄 怂恿
(1)一个词语读两遍。
(2)课文中,谁因为什么而失魂落魄?
——生:作者一直想要得到一本书,但家里很贫穷,所以失魂落魄。
(3)你们有没有惦念一样东西而失魂落魄?
——生:词典笔、漫画书、想去崇明旅行……
——师评:整天想着,晚上睡不着,有点失眠。
(4)“怂恿”是个贬义词,课文谁在怂恿谁?
——生:作者自己怂恿自己。
师:怂恿的本义是鼓动别人去做某件事情。说明这本书对作者的吸引力——
——生:很大。
2.压抑 颓败 噪声 缝纫
(1)一个词语读两遍。
(2)你有没有想起课文中的某些场景?
——生:我感受到母亲上班的地方空间很压抑。
——生:我从“颓败”这个词感受到,母亲工作的环境很差。
——生:我觉得母亲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工作,非常辛苦。【板书:环境恶劣】
3.褐色 疲惫 龟裂
(1)一个词语读两遍。
(2)正音:龟(jūn)裂,指冬天皮肤裂成一道道口子,看上去像龟壳上的纹路。
(3)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生:龟裂,说明母亲工作很疲惫,工作很辛苦。
——生:褐色,说明工作环境很恶劣,影响了母亲身体健康。
小结:那时候的口罩是棉纱布做的白色的,现在变成了褐色,你想想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污染多么严重。再次证明母亲的工作环境恶劣,她的神情一定是疲惫的。【板书:神情疲惫】
4.小结:本单元中,我们要通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场景,就是环境;细节,就是外貌、神态、心理活动、动作等等。同时,不单单关注人的细节,还要关注别的细节。
【分析】以词语为线,牵出文本主要细节与场景,对接下来的详析做热身,做铺垫。
【案例】
三、学习感受场景,品味细节
1.细节:
几组数字
(1)27元,31天,27天
27元指什么?
——母亲一个月的工资。
31天指什么?
——一个月。
27天指什么?
——一个月只休息四天。
平均每天赚多少钱?
—— 1元/天。
(2)1.5元×2是什么意思?
——一听水果罐头和一本书的钱。为什么作者不买书,而去买罐头?
——因为他觉得母亲很辛苦,要孝敬母亲。另外的1.5元指什么?
——最后作者买到了这本书。
2.细节:三个“我的母亲”——反复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你有什么感受?
——生:从三个“我的母亲”,我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敬爱。
(2)这是写法上的一个特点。
——生:反复。
反复有什么作用?
——强调。
为了强调什么?
——强调母亲的疲惫。
(3)继续交流感受。
——生:从省略号看出,这和自己印象中的母亲完全不同,作者不知道该说什么。(从标点的角度谈感受)
——生:我感受到作者看到母亲工作很辛苦时,心情非常复杂。(从“我”的角度谈感受)
——生:通过“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看出母亲的惊讶。(抓住关键词,从“母亲”的角度谈感受)
(4)指导朗读。
师:读的时候,想象一个电影镜头慢慢推进,从母亲的背,到她转过身,再到她的眼睛……作者看到的点越来越聚焦。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
3.场景:四个“七八十”——反复
师:课文哪里也用到了反复的手法?
——第7自然段,反复写到了“七八十”。
(1)读一读。
(2)学法指导:体会细节描写时,可以从写法的角度看来看。第七自然段中,写到哪些事物?
——生:缝纫机。
——生:女人。
——生:灯泡。
写厂房的时候抓住什么特点来写?
——空间低矮。
——四壁潮湿。
(3)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这些东西来写?
——生:这些事物更能突出环境恶劣。
——生:其他与主题无关的事物不用写。
——生:这些事物反应母亲工作辛苦,环境恶劣。
——生:为后面的描写埋下伏笔,先交代车间里很多女人,后面才会有他们的对话。
——生:突出母亲挣钱的辛苦,1.5元是母亲将近两天的工资。设下悬念,不知道作者会不会要向母亲这笔钱。
小结:场景描写的选材很重要。
【分析】重整与聚焦,是执教者阅读文本的主要特征。清晰集中出现,学生印象自然深刻,对场景的作用有直观的体会。解读文本的能力是体现教育智慧的先决能力。
【案例】
四、巩固。
借助细节读懂课文
1.细节:作者与母亲的对话
(1)读读对话。
(2)普通的语言描写,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从写法上来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生:没有提示语。
(3)为什么一个提示语都不加?
——生:突出母亲工作很紧张,时间很着急,要他快点说。
——生:他们的说话很大声,很干脆,很快,因为环境很嘈杂。
——生:如果加了形容词、提示语,会显得很啰嗦。
——生:通过省略号,写出我心中的犹豫。
师评:当时那种环境和着急的心理状态,用省略号就可以表达了。
(4)再读对话。
(5)“一元五角就行……”能不能改成“一元五角。”?
——生:不能,“就行”突出了作者心虚和犹豫。
——生:不能,原句突出了作者很忐忑,不敢向妈妈要钱。
——生:一元五角是妈妈两天的工资,突出作者的迟疑。但最终还是说了。
2.细节:母亲的动作和语言
片段一: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读一读。
(2)你读出了什么?
——生:母亲挣钱不容易。
——生:通过“皱皱的毛票”,可以看出钱是一点点攒起来的。
——生:通过“龟裂的手指”,看出母亲工作很不容易。
师:即便如此,妈妈还是很支持我买书。
片段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读一读。
(2)母亲已经将钱塞在我手里,你看出了什么?
——生:母亲直截了当,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
——生:当时吃饱肚子都是很难的,还想买书就更难了,由此看出母亲的不同,很伟大。
——生:母亲希望我读好书赚钱,不用重复她这样苦难的生活。
——生:尽管母亲自己生活辛苦,但依然支持我读书,表现出母亲无私的爱。【板书:语言干脆,动作坚决。】
3.儿子的反应
(1)梳理板书再看作者:当“我”看到母亲工作环境很恶劣时,反应是什么?
——生:呆呆【板书】
当“我”看到母亲疲惫的神情时,“我”反应是什么?
——生:吃惊【板书】
当“我”向母亲提出要求时,“我”的反应是?
——生:犹豫【板书】
当母亲非常坚决地把钱塞到“我”手里时,“我”的反应是?
——生:心酸【板书】
(2)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
——生:他十分感恩。
——生:他很孝顺。
——生:他很心疼母亲。
小结:这篇课文,要把母子两人一起读,才会对当时的环境以及母亲的伟大有更深的理解。
【分析】抓住人物细节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自读自悟进行分享,学生是沉浸式学习。
【案例】
五、复习
1.四个“立刻”——反复
母亲说完,立刻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读一读。
(1)这里用了四个“立刻”,有什么好处?
——生:说明母亲的动作很快。
——生:说明母亲的工作时间很紧,一刻都不休息。
2.场景:三个“我的母亲”——反复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和刚才不同,这里去掉了什么?
——生:去掉了“的眼睛”。
师: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反复的力量。
生:(齐读)
3.作者的心理
师:经过这样一件事,作者懂事了,写下了这段话: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读一读。
(2)应该是一个大人了,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生:他可能立即买个水果罐头。
——生:他会孝敬母亲。
——生:他会努力读书,长大后报答母亲。
——生:他会更体谅母亲。
——生:他会帮母亲干活,帮她捶背。
【分析】反复是本课最有魅力的语言特点之一。四个立刻,四个我的母亲,达到情不宣泄情已满的效果。让学生聚焦谈感受,既体会了写法,也体会了情感。
六、小结
今天通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感受母亲的伟大,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也了解到了他们当时苦难的生活。读细节,要研究写法;读场景,要注意选材,关注作者选了哪些材料写在场景中,这样就能把文章读得更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场景(选材) 环境恶劣——呆呆
神情疲惫——吃惊
细节(写法) 语言干脆——犹豫
动作坚决——心酸
【整体分析】
一篇好文章,作为教材,可以切入的点是极多的。朱煜老师对文本进行细读,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重组,聚焦少而精的内容,从场景与细节入手,如此拨开支雾见太阳的效果来自于作者的功力,作者的魅力。这需要高超解读文本的能力,需要对写作本身有庖丁解牛般的能力,对学生的需求,对文本的使用,有充分的了解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聚焦场景与细节,收获情感与写法——分析朱煜《慈母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