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个每天忙着讲课,参加会议、处理大量邮件,还要惦记着到期要交的稿件,忙的挤不出时间陪伴家人的大学教授和一个用一半的收入支付利息的印度种甘蔗的农民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表面看来,他们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差别可谓是天差地别,但答案却是:教授缺时间,印度农民缺金钱,“稀缺”就是他们的共同点。
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就叫《稀缺》,它的副标题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是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心理学家共同研究稀缺心理基础而写的一本书。
简单的说,这是一本从根源深度剖析忙碌与贫穷的本质,让忙碌的人警醒,让贫穷的人振作的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畅销书《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评价说,“直觉与理性实现了完美契合,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它的作者是美国的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
穆来纳森出生于印度,7岁的时候随父母移民美国,是“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获得者、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以及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领头人,他在研究贫穷和忙碌等问题取得的成果,让他成为研究“稀缺”心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权威。
另一位作者沙菲尔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古根海姆奖”获得者,奥巴马执政期间,他还加入了“总统财务能力顾问委员会”,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行为经济学,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贫穷对决策的影响,在稀缺心理学方面,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权威。
他们二人都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用全新的观点重新理解贫穷和忙碌。阅读这本书,就是一次更新思维的发现之旅,非常值得细读和思考。
1.
相信很多人都有下面类似的经历。
明明一直在工作赚钱,但却存不下钱,自己也不知道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忙忙碌碌一个月,总算拿到了这个月的薪水,可是最多是在钱包里热乎一下,就不得不为到期的账单花出去。
一直想去做一件很重要但暂时不紧急的事,比如去看牙医,比如维修毛病暂时不大的汽车,但手头总有更重要的事,忙的没有时间去,直到有一天牙疼的受不了或者汽车发出抗议宣布停工,这才火急火燎的去解决问题;或者,本来应该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但公司临时有事不得不去处理,结果工作时心不在焉,效率很低,结果自然是既让孩子不高兴,工作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等等此种情况。
我们想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想让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因忙碌或缺钱而那么糟糕,但大部分人忙忙碌碌竭尽所能却依然深陷其中,这是为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人们难能如愿呢?
可能不少人觉得,对于缺少资源缺少人脉的普通人来说,想拥有不忙碌的生活或者越来越富有的人生,实在是太难了,能把今天应付过去就算不错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本书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的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简单的说,时间和金钱的稀缺并不是资源问题,而是心理问题。
这就奇怪了,明明金钱和时间明明都是资源,为什么是心理上的原因呢?听起来虽然有点反直觉,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调查,证实了这一点: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的心态。
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稀缺的心态?
稀缺心态就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用大白话说,就是总觉得拥有的太少,不够用,比如时间,比如金钱。
那么,稀缺心态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是怎样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作或生活的?来看看作者对它们的研究结果吧。
2.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安娜有一周的时间用来准备会议上的报告,会议的前几天,她其实准备了不少的资料,但不知道怎样将材料组织起来更合适,而且有些想法还有些犹豫,无法确定下来,所以一直拖延着没有最终完稿。但眼看着会议一天天逼近,时间越来越紧迫,再也不能磨蹭逃避,迫在眉梢的任务让安娜不得不暂时把其它杂事推到一边,专心致志在最后一天终于完成了稿件。
这就是稀缺心态给安娜带来的“专注红利”,因为时间稀缺,迫使她做出选择,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用最有效的方式去解决眼前紧迫的的问题。
这种专注的态度有利于事情更快的完成,但是,另外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会让我们只顾眼前,忽略掉其它可能更重要的事,从而带来不确定的后果。
比如下面这个常见的场景。
房间里开着电视,但你在低头玩手机,电视正在演着综艺节目,虽然节目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专注玩手机的你却是充耳不闻,节目中的观众忽然哈哈大笑,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主持人刚刚说了什么,从而逗得大家如此快乐。
忽视电视节目一般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可是若是太专注于当下,把重要的事情忽略了,往往会带来沉重的后果,美国的一名消防员布莱恩.亨顿就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5年4月23日晚上的一次火灾报警,按照出警时间的规定,在收到报警后的60秒内,亨顿和同事们穿戴整齐,并跳上了消防车,但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急转弯,在车辆全速转弯时,悲剧发生了,消防车的左后门忽然被掀开,亨顿摔了出去,被严重撞伤,两天后,亨顿去世了。
亨顿的去世充满了悲剧,如果他当时坐车时系好了安全带,就算门被掀开,他是可以避免受到严重撞伤的,最多受点轻伤,而不会有生命危险。
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据统计,因机动车相撞引起的消防员死亡事故中,有79%的消防员死于没有系安全带。事实上,消防员们都知道这个统计数据,也提醒家人坐车要系安全带,但为什么他们自己忘记的概率会这么大呢?
原因就是:时间稀缺问题。
在接到报警后,从迅速集结出发到路上的诸多准备和决策工作,都需要在抵达现场前的短时间内完成,利用“专注红利”,他们的大脑高度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但与任务不相关的想法也被忽略了——安全带就这样被忽略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就像通过“管子的孔洞”去看,视野变得狭窄,只能看到少量的事物,也意味着在注意不到的地方关注更少,投进去的心思自然也更少,这种现象作者称之为:“管窥”。
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最紧急的事上,不额外考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虽然会带来暂时的“专注红利”,但负面结果是“管窥”,视野变小,可能会忽略重要的因素而自己却不知道,等到引起严重后果时才后知后觉,所以,长期来看,“管窥”的副作用更大。
这种思维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而自己很难察觉和改变。
3.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你要出去旅行,如果你只有一个小行李箱,相信你在装行李的时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挑选最重要的物品上,甚至因为行李箱太小,你不得不斟酌再斟酌,权衡利弊后,不得不放弃一些重要的物品。
可是,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大行李箱,大到装下你想装的物品后,还有多余的空间,相信这时候的你就不用考虑放弃哪些物品,这时候权衡思维就不用发挥作用了。
在出现稀缺时,权衡利弊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思维方式,也意味着人们没有多余的失误的空间,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最大的可能就是寻找外援,产生“借用”行为。
说到“借用”,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最典型的一个借贷行为:“工薪日贷款”。
这个贷款的模式通常是这样:贷款人先贷款拿到现金,等几周后拿到薪水的时候,再偿还贷款,并支付一部分手续费,若是延期偿付,需要支付更高的手续费。
听起来这是个不错的应急办法,对于遇到突发情况的人们来说,提前拿到一笔钱度过难关,几周后还上,只不过支付一点点手续费而已,以后生活又可以步入正轨,貌似不错。
事实上,办理了工薪日贷款的人们,很多因为另外新产生的账单而不得不继续办理新的贷款。
手续费的存在,让手头可以周转的钱越来越少,不得不贷更多的钱,接下来的情况就是不停的用新的贷款归还旧的贷款,手续费越累积越多,甚至高到超过本金,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一次失业就会让这些人陷入破产。
这就是因为稀缺而造成了“管窥”,只关注眼前的难题,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借用”虽然临时解决了问题,但却提前透支了资源,给未来挖了更大的坑,让未来从一个紧急转到另一个紧急,就像玩“杂耍”,就是那种头上、手上、脚上都顶着盘子,还要接回抛向空中的盘子的杂耍。
手忙脚乱的应急,无暇规划的未来,太多“紧要关头”的补救措施,如同一张总是在临时修补的网,最终造成凌乱的时间安排或凌乱的财务规划。
这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让我们“短视”,只看到眼前和身边,无法看到未来和远处,永远在拆东墙补西墙,计划做的再好,都会被突发状况打乱,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永远像在救火。
人们习惯于越没有什么就越关注什么,越没有越关注,这也会让人们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投入的注意力更少,就算试着想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窥心理还是会把人们的目光吸引过去,对那些另外的事情自然心思不够,分心、爱忘事、容易冲动,都会让人们的认知和执行受到很大限制,导致了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
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当事人缺少了资源,而是因为被“稀缺”控制的心态,使得忙碌的人永远日理万机,贫穷的人永远为钱烦恼,可见,没有余闲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4.
讲一个因为余闲而得到巨大改善的故事。
圣约翰医疗中心是一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医院,医院里虽然有32间手术室,但因为每年要进行的手术多达3万台,手术室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使用率达到了100%,而且由于要临时接诊需要紧急医治的患者,医院不得不将早就安排好的手术往后推,而医院的医生护士不得不加班加点做完早就安排好的推后的手术,有的手术甚至排队到了凌晨。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形成了循环,不止是手术室永远都处于稀缺的状态,医生、护士每天也都疲于应对,工作效率持续下滑,医院想了各种办法,但不管如何重新安排,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这家医院请来了一位顾问。这位顾问没有提出扩大规模之类的建议,而是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案:留下一件手术室备用。
每个人都认为这个方案太疯狂了,手术室本来就不够用,还要留出一间闲置,简直是对空间的浪费,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自从留出这件空置的手术室后,医院的手术接诊率立刻上升了5%,收入也出现了增长,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状态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后的两年时间,医院的手术接诊量分别上涨了7%和11%,现在这种运营方法已经是医院的正常流程。
这就是一个用“余闲”应对稀缺的例子,把手术分为计划内的和计划外的,当计划外的手术不会打扰到计划内的正常进行时,计划内的手术就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而那些急诊患者使用备用手术室就是启用了缓冲机制,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运转,就是以余闲的存在为前提。
5.
现在,知道了稀缺带来的负面效应,就要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想法设法留有余闲,为不确定性建立缓冲地带。
比如,写一篇论文,刚开始的头几周,时间肯定是充足的,那就早点开始,别等到最后两天,实在没法拖延了才不得不手忙脚乱的胡乱去拼凑。
再比如,总是为新的账单发愁,就要把储蓄当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把储蓄拉入“管子”的视野,防止忽略。在口袋里有钱时,储蓄一笔应对未来的“余闲”资金,别因为有点钱就忍不住冲动消费,在花光兜里的钱后,再为新账单或意外事件发生时缺钱而发愁。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兜里的金钱有限,后退一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列出来,合理分配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时间或金钱处于“富足”状态时开始行动,别等稀缺状态再开始;还要设置提醒,不是一次两次的提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自己远离稀缺心态,减少权衡思维出现的机会,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让自己有一定的“余闲”。
我们要了解稀缺,正面稀缺,才有可能摆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开启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