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之认识焦虑

焦虑情绪很常见,根源在于预期的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缺乏确定性和控制性,导致想象和现实落差过大,为此较好的思维模式就是树立底线思维,即接纳焦虑情绪的出现,思考可能的最差情形并接受它。先接受再改变,接受最差才能变得更好,如此才会做好情绪管理。

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情绪,比起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焦虑具有弥漫性、持久性特点,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比如孩子学习、人际关系、日常小麻烦等,引发的焦虑感会带给我们长时间的压力感受。

这几天互动中生活事例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担心孩子学习、被爱人冷落、亲子关系紧张、夫妻之间冲突、工作压力,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司空见惯,不需要大惊小怪,可是当事人会感觉焦虑紧张,内心非常痛苦。也可以说,焦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绪感受,经常侵袭到我们心里,好像说不出的痛,温水煮蛙般折磨我们。

要认识焦虑情绪,先要区别一下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神经症,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焦虑情绪、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性紊乱,而我们日常体验到的焦虑情绪只是其中一个维度,当然不是神经症,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焦虑到底是什么,我们说焦虑是指向未来的恐惧,恐惧是与现实不吻合的害怕,害怕则是与生俱来的情绪。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马路上看到老虎会害怕,在动物园看到老虎害怕惊恐则是恐惧,而想起要去动物园看老虎就恐惧则是焦虑,我们认为害怕属于正常,恐惧乃至焦虑就属于不太正常范围,因此需要进行情绪管理。

我们说焦虑情绪具有广泛性,还在于焦虑伴随着我们成长。个体出生就要经历出生焦虑,小婴儿从安全无忧母体来到陌生环境,为了活下去,一切都要被迫适应,这个时期婴儿看似主要发展生理自我,其实出生就具有心理活动,表现为与人互动、躲避危险、寻求食物,观察1-3岁婴儿,会和人注视微笑,饿了渴了会寻求食物,遇到惊吓会有自我保护动作。

在3-12、3岁幼儿和童年期,主要发展社会自我,要不断适应社会要求,自己大小便,讲文明有礼貌,学会妥协,好好学习,看大人眼色行事,这期间自我需要会被无视和拒绝,体会到焦虑不安情绪。之后青春期主要发展心理自我,不断协调自我独立和社会规则的冲突,当然也会体验焦虑情绪。

从我们日常体会看,可以把焦虑理解为预期和现实的差距感受,“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人是希望动物,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而活着,因此焦虑就是对未来的担心、害怕、失望,也可以用“想得美”和现实落差来衡量焦虑指数。

焦虑来源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需要的缺失,二是确定性和控制性的不足。焦虑情绪反映的就是我们内心需要,比如担心孩子学习成绩是安全感需要,夫妻关系问题体现出爱的需要,人际关系体现尊重需要,工作压力反映了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从预期想得美看焦虑情绪,则是确定性不足和控制感不足,比如孩子学习问题反映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夫妻关系不良则是控制感不足。某个程度说,我们之所以不断学习,就是为了增加控制感和确定性,这也给了我们情绪管理的启示,即通过行动获得这两种感受。

应对焦虑对策:

你无法消除欲望,因而欲望需要是持续存在的;

抛一枚硬币出现正反面都有可能,因而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以及周围环境,因而我们能控制的部分也非常有限;

这些基本认知注定我们无法消除焦虑情绪,因此要先接受,接受最差情形,即具有底线思维。

比如孩子学习问题,我们客观评价孩子,先确定一个比较靠谱预期目标,而不是好高骛远;比如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做好自己能做的,至于人家反应我们不去强求;比如工作压力问题,我们按照规则和要求完成,没有完美和最好,有失误也是必然的。

情绪管理分析:自我觉察引起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哪些?体会因为某个原因很担心的场景,运用情绪三部曲自我疏导。

撰写论文焦虑,在于时间紧张和选题要求,根源则是控制感不足。情绪命名法处理,这是懒惰和拖延引发焦虑,内在不安全感缺失,接受焦虑尝试着先选择合适主题,用行动解决焦虑。

沟通练习:根据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自我对话,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引起担心?这种焦虑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事或什么人?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拖延导致焦虑,在于论文发表需要过程,而且审核能否过关具有不确定性。”

“拖延属于常见现象,很多时候拖延也能把问题解决,不见得是坏事。”

“对于焦虑情绪的处理,拖延可以理解为先接受,不急躁,但持续拖延不是好的应对策略,积极行动才是有效应对策略。”

焦虑情绪很常见,根源在于预期的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缺乏确定性和控制性,导致想象和现实落差过大,为此较好的思维模式就是树立底线思维,即接纳焦虑情绪的出现,思考可能的最差情形并接受它。先接受再改变,接受最差才能变得更好,如此才会做好情绪管理。

(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欢迎留言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管理之认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