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财师的创业史(11)

房子也会让人得上晚期癌症

连载十一 罹患晚期房癌的现代社会人(二)

2007年上半年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准时地出现在农业银行江岸支行,参加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亚洲考试市中心的培训与学习。在讲到房地产投资这一堂课的时候,一向伶俐利人齿口若悬河的王老师突然长吁了一口气,与以往站在台上滔滔不绝的风格迥然不同。我沉思许久,恨不得要睡着了,也没有听见他说话的声音,不由得把目光从书本上移开,抬起了头默默地看着他出神。

有过十几年当兵的经历,身材高大的王老师突然在那一刻显得神情严肃, 他镇定自若地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徐徐道出了几个字:“大家知道为什么我把房地产投资,放在最后一课来讲吗?”

大家面面相觑,目光中充满了不解和疑惑。现在好多银行的同学都保持沉默,而我刚刚跳出银行的牢笼,还带着一种畅所欲言的强烈渴望,笔笔直直地坐在第一排,大着胆子说了一句,“因为房地产投资是资金投入最多的投资!”因为我的直率和反应的快速,惹得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一阵哄笑。王老师紧绷着的面容立即也放松了许多,对我递过来一个赞许的眼神,随后笑着对我点了点头。

当时,我才32岁,有点点自鸣得意的小确幸。时隔十几年之后,当我坐在清华大学总裁班的教室里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这样言语冒失的。中信保诚的文化是“聆听所至,信诚所在”,保险公司别的没有学会,学会了这一项本领,就是少说话,多聆听,勤思考。

为什么当时能答得如此理直气壮,的确是因为事实也如此啊!一想到房地产投资,我就想起了大学里面的工民建专业,什么钢筋,水泥,沙子和木头,还有乱七八糟的装修现场。一想到这些我就头疼,在我家里,这些都是先生干的活。

我是个女生,对这些东西全然不感兴趣。我只对在房子装修好之后,如何来装饰它感兴趣,有热情。有了温度的房子,才能称之为家。一个幸福的家里是不能缺少女主人的用心布置和安排的,也许才是我真正热爱的事情。

我是多少带着排斥的心情来听这堂课的。但又因为学的是理财专业,课堂上不得不提到这一块,同时我又感觉到王老师在讲到房地产投资时的时候,那看似沉着的语音背后所暗暗蕴藏的极大力量。那是一种如巨型冰山群排山倒海挤压过来的能量,让人来不及躲闪,进而有点措手不及。

王老师以一种前所未有审慎的态度,字斟句酌地讲完了这堂课,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房地产投资计划是为保证客户得到最大的收益,而应采取管理和配置房地产的措施。在此投资计划中,有可能会产生债务和责任,其支付和履行是必然的。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以及固着在土地或者是建筑物上的不可分离的部分和附带的各种权益。它与个人的其他资产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主要包括位置固定,使用价值,耐久不可分割,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整体价值的增值性等等。这些特点正是现阶段,人们大举入手购置房屋的原因。在开发商及销售人员巧舌如簧的种种描绘之下,我们眼前仿佛看到的都是居住在房屋之后的所谓幸福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并却看不到其背后所带来的沉重压力。还有种种未曾想到,不可推卸的相关义不容辞的还贷义务。

因为房地产投资会涉及到一个家庭所有的现金流资金,还有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每个月的月供,房贷,物业管理费,垃圾费,水费,电费,成套家具的购置更造成了长期的资金占用。另外即使是自己不居住出租所带来的租金,能不能有一个形成盈利,也是一个问号。我们悲催地发现,自己想象中的期待值与现行市场上的现实总是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有市无价更是司空见惯。物价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房地产价格呈同向变动。在此基础之上,个人支付能力的评估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房地产投资应该是最为谨慎的投资。它的特点在于投资的稳定性,大批量资金的全盘进入,是拉动内需,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国家GDP上升的重要指标。房地产企业在一个国家中毫无疑问的龙头企业 。但同时,这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民经济如果靠房地产带动,只会走入一个死循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可兼得。上个世纪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灭所正源于此,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一直持续了近四十年,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带来了整个日本全民社会的低欲望低消费,不婚不育和啃老现象严重,延迟退休年龄至七十岁,还有文化及思想上的断舍离现象。因为日本长期以来刺激不了经济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更是一种的倒退,其负面的影响程度更影响了日本当今社会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远远超乎人们大脑里的所有想象。

但是这两年来,我所在城市的一系列变化,仿佛让我看到了上个世纪的日本。在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工地,塔吊和脚手架随处可见,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楼盘在开盘。在新城区,我们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有的就在高架桥旁边,有的则坐落在长江两岸。因为省引进全国的大学生落户的新政策,房屋需求显得十分强劲,更加为楼市推波助澜。而政府则使出历史上种种严厉的调控措施,死死地控制住了房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理财师的创业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