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场培训中学习到更多?就三方面

你一定有参加过培训的经历,不管是公司内部的培训还是外部的培训。

一场培训下来,你可能记了很多的课堂笔记,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忘光光,唯一能记住的,能记住的可能只有培训的主题(因为短)。

如何才能从一场培训中学习到更多呢?(这里不涉及训后的练习,仅针对课堂学习,真正培训转化,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要真正吃透一场培训,关键就三个方面:理清课程逻辑、提炼思维模型、积累经典故事。

一、理清课程逻辑

什么是课程逻辑?

简单理解,就是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 1、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 2、课程如何完成这个目的?(剧本是怎样的?)

我这2天参加的培训的主题是“教练型管理者”。

很显然,这个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参训人员都能成为一名教练型的管理者(这里不展开教练型管理者的定义)。

第一个问题就这么愉快地解决了?

不,还没有。

    • 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要成为教练型的管理者?

经过主持人的介绍,我get到,这场培训是公司“中高层领导力研修班”的其中一个课程。

那么,我们的思考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场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掌握教练型管理者的技能,帮助更多的管理干部提升领导力。

随着思考深度的加深,原来的目的变成了手段,我们大脑里的小框架(教练型管理者)变成了更大的框架(领导力)。

当然,你还可以继续追问,篇幅原因,我们暂且问到这里。

现在我们看第二个问题:课程如何达成这个目的?

上面提到,“教练型管理者”只是领导力研修班的一部分,那么除了“教练型管理者”,肯定还有其他的课程。

我结合会议主持人的介绍,做了一番思考,并做了如下的笔记:

image.png

今天所学的“教练型管理者”,属于“领导团队”的部分,要构建完整的领导力研修,其它3个方面也需要兼顾。

到这里,解决了如何提升领导力这个大的问题。

我们还要把目光聚焦到本次的培训主题——教练型管理者,也就是要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这个课程会如何设定剧本,以保证大家掌握“教练型管理者”的技能?

这里有一个技巧,只要是涉及到概念认知,就可以用经典的“黄金圈”思维做一个套入:

  • 1、是什么:剧本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教练型管理者。
  • 2、为什么:剧本应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做教练型管理者。
  • 3、怎么办:剧本应该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教练型管理者。

到这里,课程目的和课程逻辑,差不多已经推演结束,你的大脑里已经构建好了一个框架。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如何以合理的方式放进这个框架。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方面:提炼思维模型。

二、提炼思维模型

一场主题式培训,往往需要2-3天,这2-3天内,我们会接收到大量的词语、概念、案例。

想把这些内容全部记住,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记忆超群,能做到把老师讲的一字不落的记下来,也意义不大。

因为,学习决不是死记硬背。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为学习高手。

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关联,建立关联的表现形式是积累并掌握有效的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是对信息的连接,高效的信息连接才是学习的本质。

因此,一场培训下来,你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提炼并理解课程中涉及的思维模型,这些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当然,思维模型是分层次的,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的思维模型,放在更大的范围,就只是更大的思维模型中的一个节点了。

比如,刚刚提到的“AAA”表扬法,放到整个“教练型管理者”这门课,就只是“反馈”这个知识点的一个二级节点了。

image.png

能否做出这种提炼,考验的是我们的结构化思维能力,不过一般的课程,这里逻辑结构还是比较清晰的,我们只要稍加整理,基本就能理顺。

思维模型,是为了我们自己理解一个知识,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意味着我们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作用到外界,这往往会涉及到与人的沟通。

与人沟通,光说道理是不够的,还要会讲故事。

这就要求我们,要刻意收集经典的案例。

三、收集经典故事

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人类因何统治地球?

传统的观点总不停告诉我们,是因为人类更聪明,这体现在人类的大脑容量远超出其他物种,而教科书给出的答案更有意思:因为人类会使用火,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但新近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出现并引起轩然大波,著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畅销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声称: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 “虚构的故事”。

尤瓦尔·赫拉利进一步解释:人类依靠“讲故事”的能力,创造了国家、公司与金钱。

你不需要完全接受这个观点,但以下这个观点,我觉得你应该会认同:

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打大道理,没有故事的道理,是苍白的,是没有画面感的,是不容易被对方接受的。

这个观点,我想请你牢记心间。

我到目前经历的所有培训,没有一场培训,讲师没有讲故事,一场都没有,甚至有些经典的故事,会在不同的课程中来来回回被引用。

比如,我接受的这场培训,老师为了让我们理解“外在动机会削弱内在动机”的道理,就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 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家门口嬉闹,老人觉得很吵,很想把他们赶走。于是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给了孩子们每人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来到这,让这变得很热闹,我也感觉自己年轻了,这些钱是给你们的奖励。”
  • 收到钱的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的喧闹。老人拿出15美分,解释说自己收入有限,只能给他们这么多——虽然比之前少,但也还不错,孩子们高兴地收下了。
  •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孩子们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说:“你知不知道我们在这里玩得多辛苦,竟然才给5美分!”,然后,他们发誓再也不会来为他玩了。
  • 于是,老人重新获得了宁静。

一个故事,在很多时候胜过千言万语。

因此,一场培训下来,你一定要记住一些经典的故事,不需要在课堂上一字不落记下来,但要有印象,记录关键词,等课程结束后,再用网络搜索,把它下载到你的故事库。

4、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非常赞同的一句话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意思是,先搞清楚“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再去学习。

培训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如果说我们平时的阅读/网课是二维的、平面的,那么线下培训则是三维的、立体的,表现在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群体、能互动、能实操,线下培训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要从一场培训中学到更多,除了理清逻辑、提炼模型、收集故事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训后的复习整理和在具体场景中的刻意练习,只有将所学的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们才真正拥有了知识,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陈辞令 学习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从一场培训中学习到更多?就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