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

先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健康”或者说“衡量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等待回答)。传统观念中认为健康就是吃饱穿暖、不得病、不上医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提出了三个标准:身体健康,心理要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把自己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写在纸上。(等两分钟,可以下地走走)心理健康是个相对的概念,它不像人的躯体健康与不健康有明显的生理指标,比如脉搏、体温等,所以要区别心理是否健康不那么容易。“大家写完了吧?”我要揭晓答案了,看看自己纸上写的和我说的有几个能对上。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作为大学生,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和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良好、有健康的人格。

智力正常。和智商高低无关。智商高的人,心理不一定都健康。按照心理学家的理解,智力正常即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正常。如果有幻听、幻视、妄想、注意力分散、健忘、思维紊乱等,都属于心理不健康。

情绪稳定、意志正常。这属于非智力因素。情绪健康的人也有悲伤、忧愁、烦恼、和愤怒,只是他们发泄有度并能及时调节和控制。如果长时间情绪兴奋、激动、抑郁、忧伤,或对刺激无动于衷,或对常人视为无所谓的事激动万分,都属于不正常的表现。意志正常指能有意识地按照目标需求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去适应环境。

适应良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环境、了解新环境,了解自己在新的环境中能得到什么,怎样得到,把焦点拉回到现实生活来,尽快找到冲突的平衡点,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不断找到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学习方法、接人待物的方法等。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监督、控制等方面都较客观。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不过分悲观或乐观,能悦纳自己不可以改变的短处;对自己的弱点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自己的长处感到自豪但不狂妄;充满信心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情感互动。它不是单纯指朋友多、人缘好,二十指你能否从各种人际关系中得到思想的长进和温暖、友情、爱的体验,从而对生活更充满信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有许多一般的朋友,还会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在交友中他会感到人生特有的幸福体验:他为能帮助和促进朋友而由衷地高兴,又会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抚慰而感到欣喜与慰藉。

健康的人格。即热爱生活,勇于进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心中有目标,活的很充实。

讲个小故事(待定)

我是一个大一新生,我们宿舍一共八个人,这八个人来自四面八方,和他们相处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习惯早起,舍友说我早晨吵到他们了;可是晚上他们又“卧谈”,谈的很晚,我被他们吵得睡不着;还有宿舍卫生,有的人特别不自觉,该值日时偷懒,而且从来不提开水,用别人的;还有电话,经常被他们霸占着,我爸妈找我都打不进来……很多很多问题,有几次差一点要开战了。我也知道这不是谁的错可能是大家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吧。可是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和人际关系呢?

这是一个大一学生的烦恼,相信在许多大学生身上也有类似的经历和痛苦。长此以往,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许多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心理状态能够影响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心理因素和许多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心脏病、癌症、脑溢血、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偏头疼、糖尿病、哮喘等发病有密切关系。

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估的七大标准:快食、快眠、快便、快语、快行、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五快两良好。

以上讲的是心理健康的自我识别,下面交给大家一些简单的识别他人异常心理的小方法。

[if !supportLists]1. [endif]心理健康与异常的判别标准

判断一个人心理不是正常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拿他的心理活动和大多数心理活动进行比较和对照,看他的某些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和大多数人是不是一致的。

例如:人的精神活动性水平会有不同,一些人的行为表现为活跃好动、与人交往频繁;另一些人的行为表现则较为安静、沉默、花少,与人交往少,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一个人精神运动兴奋表现超出一定范围,见人就打招呼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都要人家来往,做这做那,一刻也不停;或者相反,精神运动一直超出一定范围。整天缄默不语,只是隅床而坐或者独自卧床,不与任何人交往,什么事也不干。这两种“超常”的表现就应该考虑变态。

2.社会适应和评价标准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会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来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

一般情况下心理正常的人能够调整自身的需要,动机、情感和愿望,以适应社会准则、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达到人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协调一致。

如果一个人,他的内心世界所具有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习惯、伦理道德标准同社会所规定的需要、要求相抵触、格格不入不能协调一致,那就有可能是变态的表现。

此外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和其他人是能够相互沟通和交往的,他能够了解别人,别人也能了解他,能从集体中获益,为集体带来好处,在家庭、朋友、同事上下级关系,以及其他关系中,能正确对待,应付自如。

一个人不能被他人理解,自己也不理解别人,思想、感情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不能进行沟通和交往;在集体中不鞥你和别人共同相处,对各种人际关系不能认识和正确立即,被看成是一个多余者或者有害的人,不受欢迎和信任,这些都要考虑是不是变态的表现。

3.知、情、意 协调一致的标准

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应该是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的,如果一个人今天表现这样的性格,明天又变成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性格,简直像两个人,这是心理不正常的表形。

此外,社会环境中的应激事件是无法回避,因而可能产生种种消极情绪,但是心理是不是健康的不在于是否产生了什么消极情绪。而在于这种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在人的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果一个人消极情绪长期地挤压在他的心头,陷入哀伤、悲愁……焦虑、恐惧甚至悲观。绝望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就应该考虑心理失常的表现。

4.自我体验标准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内心体验往往是平静的或是愉快的,或者说愉快体验多于痛苦的体验,当一个人的内心体验痛苦多余愉快或只体验到痛苦时,往往是预示着这个人心理上出现问题,需要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以上心理异常的几种判断标准,各位联络员,如果在自己班里发现这样的同学你们应该怎么办呢?

需要你们站在同学的角度可以和他谈谈,当然不要暴露自己的目的。暗中观察他的言行,记在心理和心理咨询老师取得联系。

下面就给他家谈谈心理咨询。

提起心理咨询,大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同学认为它只不过是近似朋友间的聊天,就是所谓的“话聊”;有的同学觉得它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种变形,以说服教育为主;有的同学认为有“病”的人采取咨询。其实,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高校心理咨询的组件展开,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柱。

1.到底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来访者据自身存在的各种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具备专业技术的心理咨询员进行诉说、询问和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就有关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需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从而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if !supportLists]2. [endif]什么人是心理咨询对象

来咨询的人一般称为来访者,他们是日常生活中遇到某种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冲突而寻求帮助的正常人。他们不一定是病人,需求心理咨询的人总是在自觉存在心理困扰的时候才来寻访,但存在困扰不等于患有神经症或精神病。每个正常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产生苦闷或烦恼,当他们感到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摆脱心理困扰的时候,想去心理咨询,需求帮助,这是很自然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一般都是免费开放的,来访的学生需要和老师提前预约,预约的方式打电话84135566,或者直接来实验楼309学工处找咨询老师。

下面我们做个简单的小测验,来测试一下

a"�alph�_�,�Ʀ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