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

万维网的诞生

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张图片

美国政府震惊不已。 他们认为, 在日趋激烈的冷战对抗中, 自己已经全面落后于苏联。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美国国防部很快于1958 年 2 月组建了一个神秘的科研部门 ——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局) 。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2张图片

A R PA 信 息 处 理 技 术 办 公 室 ( I P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 的第三任主管罗伯特 · 泰勒( Robert Taylor) 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兼容的协议, 允许所有终端之间互相通信。

美国国防部决定研究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 它由无数的节点组成, 当若干节点被摧毁后, 其它节点仍能相互通信。

1966 年, 新型通信网络项目完成内部立项, ARPA 将其命名为“ ARPANET( 阿帕网) ” 。

1968年, 项目的第一阶段, 拉里 · 罗伯茨计划在美国西南部建立一个四节点的网络。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3张图片

四个节点之间,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通过专门的 IMP 设备和通信线路(由 AT&T 公司提供, 速率为 50kbps) 进行连接。

IMP, 全名叫做 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接口消息处理机) 。 它的基础硬件其实是配有 12K 存储器的 Honeywell DDP-516 小型计算机。 IMP被视为路由器的雏形。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4张图片

1969 年 8 月 30 日, 来自 BBN 公司的第一台 IMP 运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伦纳德.克兰罗克教授带着 40 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进行安装和调试。10 月初, 第二台 IMP 运抵斯坦福大学研究院。 不久后, 1969 年 11 月, 第三台IMP 抵达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12 月, 最后一台 IMP 在第四节点犹他大学安装成功。

ARPANET 正式启用,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网络时代” !

1970 年, ARPANET 通信协议, 称为网络控制协议( NCP) 。

从 1970 年开始, 加入 ARPANET 的节点数不断增加。 到 1972 年时, 节点数达到 40 个。 E-mail、 FTP 和 Telnet, 是 ARPANET 上最主要的应用。尤其是 e-mail, 占据了 75% 的流量。 网络节点的不断增加, 给 NCP 协议带来很大的压力。 这种协议对节点及用户机数量存在限制, 因此无法满足需求。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5张图片

1972 年, 来自 BBN 公司的罗伯特.卡恩( Robert E. Kahn) 、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温顿.瑟夫( Vinton G. Cerf) 共同提出了新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1978 年, 温顿 · 瑟夫、 罗伯特.卡恩、 丹尼 · 科恩( Danny Cohen) 和约翰 · 普斯特尔( Jon Postel) 将 TCP 的功能分为两个协议: 用来检测网络传输中差错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 以及专门负责对不同网络进行互联的互联网协议 IP。 形成了稳定版本 TCP/IP v4。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6张图片

1980 年左右, ARPA 开始研究如何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 提出了 TheInterneting Project( 互连网技术) 项目。 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被简称为Internet, 也就是因特网。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7张图片

1984 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建立了 NSFnet, 作为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之间的连接。 80年代末NSFnet 开始取代 ARPANET, 成为Internet 的主干网。 1990年, ARPANET寿终正寝。

1991 年 8 月 6 日, 在瑞士日内瓦的核子研究中心( CERN) 工作的英国物理学家蒂姆 · 伯纳斯 · 李 Tim Berners-Lee,正式提出了 World WideWeb,也就是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 www 万维网。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8张图片

他还提出了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和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设计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 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web 网站。

钱天白( 1945-1998) 是中国网络事业的奠基者, 他不仅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 ,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还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 CN( 1990年) , 并且改变了中国的 CN 顶级域名服务器放在国外的历史, 被誉为“ 中国互联网之父” 。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9张图片

网络和网际互连

支持分布式系统的网络类型: 个域网、 局域网、 广域网、 城域网等,互连网络( 如互联网) 是基于这些类型的网络构造出来的。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0张图片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1张图片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2张图片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3张图片

网络原理: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包交换技术。 它使得发送到多个地址的消息可以共享同一条通信链接。

传输方式

1:数据包传输: 长度有限的二进制数据序列( 比特或字节数组) , 以及识别源和目的计算机的寻址信息。 使用长度有限的数据包是为了 :

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能为可能到来的数据包分配足够的缓冲空间。

避免长消息不加分割地传递所引起的过度延迟。

2:数据流: 多媒体应用中视频/ 音频流的传输需要保证其速度和一定范围内的延迟。 常见为资源保留协议( RSVP)、 实时传输协议( RTP) 。

3:交换模式: 网络是一组由电路连接起来的结点组成的, 需要构建交换方式。 如下四种常用:

广播

包交换( 分组交换)

帧中继

电路交换

协议

协议: 是指为了完成给定任务, 进程间通信所要用到的一组共同约定

的规则和格式。 协议的定义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必须交换的消息顺序规约; 消息中数据格式的规约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4张图片

路由

除局域网以外其他网络都需要的功能。 数据包都必须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结点, 辗转多次才能到达。 而决定数据包传输到目的地址的路由是由路由算法负责的——由每个结点的一个网络层程序实现。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5张图片

路由算法包括两个部分:

1) 必须决定每个数据包穿梭于网络时所应经过的路径。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6张图片

2) 必须通过监控流量和检测配置变化或故障来动态地更新网络的知识。

每个路由器使用路由器信息协议( 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通过发送自己路由表信息的概要和邻接结点相互交换网络信息。

拥塞控制:

网络的能力受到通信链路性能和交换结点性能的限制。

网际互连:

不同的网络、 链路和物理层协议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为了应用需求而建立一个集成的网络为互连网络。

互联网协议: TCP/IP协议组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7张图片

TCP/IP规约没有详细描述互联网数据报层以下的层, 互联网层的IP数据包会转换成可以在几乎任何底层网络或数据链路上传输的包。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8张图片

IP寻址

构造主机的命名和寻址方案以及将IP数据包路由到目的地的方案。 IP地址由国际组织N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负责分配。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19张图片

构造主机的命名和寻址方案以及将IP数据包路由到目的地的方案。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20张图片

IP 协议将数据报从一个主机传到另一个主机, 如果需要的话还会经过中间路由器。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21张图片

IP 协议

IP 协议将数据报从一个主机传到另一个主机, 如果需要的还会经过中间路由器。

IP 路由

互联网上的每个路由器都实现了IP层的软件, 用以提供一个路由算法。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22张图片

IPV6

解决IPV4潜在的问题。 IPv6 的地址有128比特。

移动 I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使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动态获得一个在本地子网地址范围内的 IP 地址, 并从本地 DHCP 服务器上找到诸如 DNS 服务器这样的本地资源地址。

高级分布式系统-第3讲 网络与网络互联_第23张图片

TCP和UDP

UDP 基本上是IP在传输层的一个复制。 UDP数据报被封装在一个IP数据包中, 它具有4个16位的字段构成的头部: 源端口号、 目的端口号、 长度域和校验和。 UDP 不提供传输保证, 不需要任何创建开销以及管理用的确认消息, 只适应于不需要可靠传送单个或多个消息的服务和应用。

TCP 通过基于流的编程抽象, 提供可靠传输---- 排序 、 流控制、 重传、 缓冲、 校验和等机制。

域名

互联网支持一种使用符号名标识主机和网络的方案 , 如binkley.cs.mcgill.ca 或 hfut.edu.cn 。 己命名的实体被组织成一个命名层次结构。 已命名的实体称为域, 而符号名称为域名。

防火墙

可以是硬件, 也可以是软件。 主要功能包括:

( 1) 服务控制: 控制内部主机哪些可以接受外部访问, 外发服务请求与应答也受到控制。

( 2) 行为控制: 防止破坏组织策略的行为, 反社会的行为, 或者找不到可辨认的合法目的的行为。

( 3) 用户控制: 组织内部的用户加以区分, 设置不同的外部访问权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级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