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同学咬了,我要让孩子咬回去吗?

—第70讲—

01

前几天朋友家附近的幼儿园发生了一件事情——

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经常咬人,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都比较理解孩子年龄小,自控力差,不过,一次次故态复萌激起了大家的愤怒。

很多被咬孩子的父母感觉十分费解,咬人的孩子是有什么问题吗?咬人孩子的父母该怎么干预?自己的孩子频频被咬又该怎么处理? 

在狐猬妈妈之前的课程中,曾经推荐过一本绘本叫做《狮子好捉弄》,讲的就是小狮子第一天入园不知道怎么跟小朋友相处,看见谁都上去咬一口。

这个绘本浅显的讲解了狮子咬人的原因,最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通过一个有趣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不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大人的干涉必不可少。

 02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孩子咬人的问题。

其实,孩子咬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从出生到幼儿园,都有可能发生。

孩子咬人的原因在我看来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生理性

弗洛伊德把人的人格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刚出生到一岁的孩子处在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口欲期。

这时候的孩子通过嘴巴认识和探索世界,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塞到嘴巴里面品一品、咂一咂,喜欢吃自己的手手,偶尔也会啃咬他人。

当孩子开始长牙时,又进入第二个咬人高峰期。

因为牙齿的萌发,孩子的牙龈又痒又疼,本能的就想通过啃咬来缓解不适感。

生理性的咬人往往发生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主要与家人一起生活,不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二、社会性

除了生理性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种社会性的原因——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一些家庭环境中,父母没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得孩子得不到倾听和关注,甚至试图表达的时候被忽视和打断。

这样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孩子无法积极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另外一种是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最终孩子只能通过撕咬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情绪和需求。

 03

那么当孩子咬人的习惯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咬人小朋友的家庭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咬人的原因是什么。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事件中,大家反应,咬人基本都是发生在两个孩子一起玩耍或者休息时,也就是说,咬人不是无缘无故,而是在与其他人的相处中发生的。

这说明孩子并非是毫无目的的恶意攻击,而是把咬人变成了一种手段,去传递信息,去迫使其他小朋友配合。

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不要打击否定他,而是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孩子把内心堵塞的情绪都表达出来。

然后,我们应该把与其他人相处的技巧和原则明确的告诉孩子,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虽然他一时可能做不到,但是务必要让底线的概念进入孩子的内心。

最后,还需要父母鼓励孩子通过积极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者通过更加得当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询问他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同时,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大大减小孩子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当然了,在关心自己孩子的时候,也应该向其他被咬的孩子道歉,这也是一次积极的责任感的言传身教。

二、被咬小朋友的家庭

被咬小朋友的家庭其实除了孩子受伤之外,面临的最大困扰是,我们教育孩子要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可是面对校园中乃至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他人的恶意攻击时,应该怎么做?

是“以德报怨”?还是“以暴制暴”?

有的父母认为,应该让孩子打回去甚至咬回去,但是同时也担心孩子染上咬人的坏习惯。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次重要的教育时机呢?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突发情况无疑是人生中第一次面对社会的复杂性,如何处理将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回到这个案例中,咬人的小朋友并非是恃强凌弱,更多的是无法自控。

说白了,这是能力的问题不是道德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去审判他。


目前来说,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教孩子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对风险的评估能力,尽量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当所有的小朋友都远离咬人的孩子的时候,对他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同时也是一种由社会规范带来的惩罚。

这是咬人孩子行为所需的代价,而不是其他孩子的恶意产生的后果。

改变他不是其他孩子的责任,其他孩子有权为了保护自己而远离他。

这是一种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理智而客观的态度。

而那个咬人的孩子,这时候就需要校园与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发生改变。

 04

文末推荐给大家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作者是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莫娜·舒尔博士。

她提出了直接有效的ICSP方法,教给孩子解决冲突。

书本一开始就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当孩子抢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时,该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呢?

快来书里寻找答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同学咬了,我要让孩子咬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