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9:《读懂一本书》,用方法论开启读书年

再读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一位不识字的80岁老奶奶,用樊登读书听来的方法,改善了自己与儿媳、儿子、孙子的关系。这让我特别感动。

 一方面感动于樊登老师创新阅读方式给别人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更感动于80岁的老奶奶仍然愿意改变自己。希望我到了期颐之年仍然能够开放心态,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愿意改变。这是知识的力量,也是阅读的力量。

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认为,最好的阅读方式是把书讲出来,这让我想起剽悍一只猫的“生命不息,掏空不止”,也让我想起 很多人说的“教是最好的学”,我曾经也说过,那些你真正能说出口的,才是你真的懂的。

学习我不想再追求观光打卡式,我想要寻求全局性理解,想要融汇贯通,想要脱口而出!

关于选书

如何读懂一本书,前提是要选好一本书,樊登老师建议选择有科学性和建设性的书籍。

科学性包含开放、可证伪的意思,不是个案分析、不是简单归纳,而是有严密的实验和逻辑作为支撑。 但也不是说所有归纳推理写出来的书都不值得一读,传记类的书其实都是个案,有些能提供好方法的书,也没有实验数据,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

 因此还有一个选书标准是建设性。所谓建设性,是指: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给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关于读书前的准备 习惯准备:

远离手机

追求连贯性

理解力准备:

 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国学常识+逻辑学+哲学+人生经验+(历史、法学、伦理学、生物史……)


读书最好的方式是带着问题去读

有段时间,目的明确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我发现当我漫无目的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艰涩难度的书可能读不下去,读起来容易的书,读的很快,忘得更快。当我带着目的去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不再追求完美和全面,只追求对我最有用的内容,当剔除那些我不需要的部分,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转化率也提高了不少。

之前写过一篇随想叫“那些你能说出口的才是你真的会的”,与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谋而合,愿以后的阅读都能带着问题,在书中寻找到答案,就像樊登老师,创业的方法都是书上得到的,一边学一边做,即使错误,也比自己想的要好。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把书读薄:如何解构一本书?

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最有价值:书中提到了哪些解决方案?

一句话总结价值升华。

读时不动笔,读完后动笔画下有价值内容:

 概念被清晰定义的内容

问题严重时,记住它 某种解释很意外,记住它

看出递进关系,值得记录

看出转折关系,转折后内容值得记录

不同侧面

感受到心灵冲击时

奇闻轶事,

增强趣味性

关于讲书

不是目录的罗列,讲书是作者的再创造,但再创造的不是观点,而是重组方式。想要讲好书,可以找到最打动自己的部分,由此入手,按照一定逻辑梳理框架,写出思维导图,最好不要逐字稿,照着思维导图,边想边讲,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

感恩遇到这本书,希望可以把我看过的每本书都能讲给身边人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D29:《读懂一本书》,用方法论开启读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