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亲子沟通密码》第四章,联结:温情暖意是沟通最美的底色。父母都希望孩子一切都顺顺利利,不要有负面情绪,每天都开开心心,生活中只有美好,现实是不太可能,人生中总会经历风雨,也会有彩虹,父母要做的,就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理解和见证孩子的情绪,表达对孩子的关注和关心,陪伴孩子感受成长中的喜悦、感动、悲伤和忧虑。感受被看到被理解,才能释怀才能放下,如果一直积压在心里,会发霉。孩子有情绪,是在提示我们,他们渴望父母的呵护和满足,我们这里同理孩子,和孩子建立一种“你的情绪,我会懂”的心灵感应。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在这里,你并不孤单。没有怜悯、没有说教,只是去理解去体会去陪伴,让他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先同理情绪再讨论问题,同理并不难,就是关注的目光、温暖的拥抱,和孩子一起沉浸当下,同时用柔和的语言接纳孩子的情绪,分享我们自己的情绪。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的时候,才会大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说出真实情绪时,我们要认可,要理解。当孩子不敢表现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识别他的真实感受,描述观察和表达感受。处于负面感受中的孩子,当他内心的恐惧和紧张被看见被说出时,就会感到轻松,看到希望。
解决问题要先同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接纳自己和孩子,然后放松之后,再寻找解决办法。接纳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先识别孩子的情绪,然后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会告诉你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引导孩子来自己找出解决办法。在识别感受、接纳感受之后,可以和孩子分享同样的感受,要注意真实回忆和真实观点,孩子的感受在被接纳的过程中放松后,就可以开始讨论解决方案。
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要接纳,积极感受也同样需要和孩子一起感受,可以用正面的语言积极回应,和孩子一起感受喜悦,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成就感,会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
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大人要做的就是陪伴,理解,关注,同理,让孩子自己走出来,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大人把孩子拉出来,给孩子提意见和建议,给孩子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没有办法帮孩子驱赶恼人的负面情绪,只让他品尝人生纯美甘甜的雨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是理解,是见证,是用真诚去联结孩子的情绪,用语言去联结孩子的心意,去陪伴他感受成长中的每一分喜悦、感动、悲伤和忧虑。
情绪如同四季,陪伴就好。
所有的感受都是生命的自然发生,无法切割;所有的感受都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对错。
所有的感受都是需要的信使,它告诉我们,我们心里有些渴望,等待我们去发现、支持和满足。
那些被我们拒绝的,被我们恐吓的,被我们漠视的感受和痛苦的记忆一起,都像烙印一样,封存在我们身体里。这样的感受,悄无声息地束缚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命。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理解他们的意图,帮助他们调整情绪,从而让他们自发地改变行为。
肚子疼是症状,我们知道孩子生病了,我们需要照顾他,并找到肚子疼的原因。
同样,孩子的情绪也是症状,它在提示,孩子的内心有些缺失,渴望父母的呵护与满足。
只要我们学会运用同理心,就会和孩子建立一种“你的情绪,我会懂”的心灵感应。
案例:一只狐狸掉进了深井,它无助地叫道:“这里好黑,我受不了了。”
路过的麋鹿高高地站在井口,伸出头看着深井里的狐狸,深表同情地感叹了一句:“啊,你真的很可怜”当狐狸倾诉心里的难过时,麋鹿时时打断,它热心地想了很多方法来帮忙解决问题,但总是遭到狐狸的反驳。这里的麋鹿就是同情心的代表,它高高在上,无法理会狐狸的痛苦,他的怜悯和说教,都让狐狸感到不被理解,反而倍加难受和无力。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同情?这样的同情,让孩子形成的自我认知是“我很可怜,我不行。”
一只路过的大熊走下了深井,它抱了抱狐狸,对它说:“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在这里,你并不孤单。”大熊静静地陪着狐狸,默默地听它述说。这里的大熊,就是同理心的象征。没有怜悯,没有说教,只是去尝试理解狐狸的状况和体会它的感受,让狐狸感到温暖和支持。
我们可以不认同孩子处理事件的方式,但是在讨论合理方案之前,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呈现大熊一样的同理心,不评判,不扰乱,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去静静地陪伴,让两颗心自然地依偎在一起。
同理心检查表:
当孩子希望和你对话的时候
你是放下手机和手边的事务,和他在一起吗
你是否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听他说话
你是否感受到了他流露或隐藏的情绪
你是否只是使用拥抱等肢体语言,而不是评判和建议
你是否给予了“你感到……”“你觉得……”等恰当的回应
这张表提醒我们,一步步养成先同理情绪,再讨论问题的习惯。
同理是关注的目光、温暖的拥抱,它是全然无我地沉浸于与孩子的当下。同时,用柔和的言语去诉说、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及分享我们自己的情绪。
无法释放的消极情绪可能会转化成负能量,留存在身体里。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时,他们才敢大胆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而这,正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当孩子说出真实情绪“我害怕”的时候,我们要认可“哦,是的,宝贝害怕了”。而当他们不敢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帮助孩子识别他的真实感受。
识别情绪=描述观察+表达感受
处于负面感受中的孩子,当他内心的恐惧、紧张被看见、被说出时,他就像跋涉的行者卸下了肩上的千斤重担,就像困在沙漠中的旅人看到了清澈的水源,感受轻松,看到希望。
对待感受的理解办法,是海纳百川一样的接纳。越是想放下的,越感沉重;越是想放弃的,越是坚持。既然如此纠结,那我们为何不伸开双手,全然地接纳?
解决问题需要分两步:首先,同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表达对我们自己和孩子的深深理解和接纳。其次,慢下来,放松之后,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对情绪的接纳,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案例:孩子说老师让家长去校长办公室,家长应该怎么应对。
如果懂得同理沟通,我们就会平静地说两段话。
第一段:识别孩子的情绪。“妈妈看到你很难过,当老师让你请家长的时候,你是不是有点儿害怕,担心妈妈责怪你,惩罚你,是吗?”
第二段:接纳孩子的情绪。“妈妈不会责备你,我能够理解你害怕被嘲笑、被责备的心情。”
这样的话语,让孩子愿意敞开他的心扉,他或许愿意告诉你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你也能够成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黏合剂。
一组接纳感受的常用语:
孩子,暂时的生气/郁闷/……是可以的。
每个人都会有着急/烦躁/……的时候啊。
当你通过/悲伤/……的时候,如果你愿意,就说出来吧。我会陪着你。
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烦恼,都可以告诉我,我愿意倾听,我理解你。
孩子,我明白你的感受。让我抱抱你。
在我们识别感受、接纳感受之后,可以和孩子分享同样的感受。
“妈妈小的时候也被要求请家长,你现在这种紧张的心情妈妈懂得。”短短的一句,把你的经历、你的生命和孩子联结起来,孩子顿时感觉多了一种理解,多了一点同盟的力量,会轻轻的松口气。
在分享感受的时候,有两个要点:一是真实回忆,不用编故事,我们分享的重点并不是同样的经历,而是同样的感受,可以这样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这种紧张压抑的感受,我也有过,我明白,那并不好受。”二是真实观点,接纳感受并不等于认同行为,你依旧可以平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抄袭了同桌的卷子,你在接纳他的感受之后,可以这样说:“同时,我相信提高分数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你认为呢?”
当孩子的感受在被接纳的过程中放松、平复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解决计划。
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归结于爱与怕,都是对生命的爱。喜悦是获得了爱的绽放;愤怒、悲哀、害怕都是恐惧爱的消亡。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到孩子内心,就可以体会到,孩子是多么期待告诉妈妈:他经历了什么;他改变了什么;他创造了什么;
不仅仅是消极感受需要接纳和抚慰,积极感受也同样需要绽放,否则那份自豪,那份喜悦,会转化成失望、挫败,压抑在心底。
如何才能让孩子的感受尽情地绽放呢?积极回应+正面语言,引导分享,让孩子的喜悦尽情绽放。
案例:当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演讲中获得飞跃进步奖时,你的回应。
说感受
“啊,妈妈看到你好开心,都感染到我了!”
“老师说你获得了飞跃进步奖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同学给你鼓掌的时候,是不是想快乐地喊出来?”
“刚上台的时候紧张吗?你是怎么缓解的呢?”
说观察
“你做了多久的演讲呢?什么主题?”
“妈妈看见你前两天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是在演练吗?”
“你用了多长时间准备?看了哪些资料?”
“你讲的时候,用上手势了吗?”
说想法
“你觉得哪段比较精彩?你是如何证明你的观点的呢?”
“你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什么呢?”
“你觉得哪些点触动到了老师和同学?”
“有没有遗憾?下次可以怎么调整?这样调整的好处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深度沟通,孩子会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像河流一样贯穿全身。他学会了自我发现——原来自己收获那么多,原来自己是那么有智慧,那么有光彩的人。
案例:当孩子练习瑜伽,动作怎么都做不好,自己在地上翻滚、哭闹,双手乱抓,双脚乱踢时。
放下自己对孩子“爱发脾气”“没有耐心”的评判,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注意力联结到她的此刻感受上,不用给予任何的劝导,只是静静地关注,给予她一个安全发泄自己情绪的环境。这样无声的理解和接纳,会让孩子如同听到了轻音乐一般舒缓和放松。
面对极度愤怒的孩子,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陪在孩子身边,静静地看着他,让这一份爱默默地传递给孩子。
在安全的、不打扰他人的地方,他们可以哭闹、怒吼,或者生气不语。他们不是在表达对我们的讨厌,他们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恐惧。我们只需静默,同时也可以穿插以下简单的言语。
妈妈看见了,你现在非常生气。
妈妈不会离开,我在旁边陪着你。
你需要妈妈的时候,就过来,好吗?妈妈一直在这里,等你。
马丁.布伯:在场,就是一个人可以给予另一个人最珍贵的礼物。如果那个时候,他选择蹲在阴影里,我们也陪着他蹲在那里,全身心,每一个呼吸都和他在一起。
当我们不再阻拦孩子对愤怒的体验,陪伴他蹲在阴影中,孩子就会顺着自由的感觉走。最终,孩子会发现那个阴影的背后就是光芒。沿着那道光,他就能找到一种清新透明的豁然。而这样的敞亮,是他自己找到的,充满了来自自己内在的觉知和力量。我们要做的,只是在他身旁,静静地等待,去见证,去欣赏……
拥抱,轻轻地将孩子揽入我们的怀中,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动作。这种爱的姿势强调:无论你怎样,我依然打开双臂,对你全然敞开怀抱,你在妈妈心里是无可替代的。
特别提醒,在孩子愤怒的时候,请静静陪伴,用关切的目光注视他,去体会他当下的感受,当他愤怒的情绪慢慢释放之后,我们再给予他轻轻的、温暖的拥抱。请不要拥抱盛怒之下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力量会被孩子误认为是禁止和强制。在陪伴孩子充分释放愤怒之后,再给予温和的亲吻和拥抱。
如果说处于极度愤怒中的孩子不太愿意表达的话,那么处于恐惧中的孩子就急于寻找一个出口,他们如同被关闭在黑色玻璃瓶里的受伤蝴蝶,乱飞乱撞不知道哪里有光芒,哪里有方向。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全身心倾听,让他明白我们懂他,这样的理解和支持,就如同照进瓶口的光亮。
无论孩子有怎样的感受,尊重和接纳是我们能给予他的最好的馈赠。
不要指望我们有本领立刻拯救他,让孩子去自己面对各样的感受、各样的难题。
人生中的每一次困顿,带来的每一份负面感受,都是非常难得的,它能让孩子学会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所以,当情绪来临时,不要拉着他匆匆掠过,请陪着他沉浸其中。当他穿越了悲伤、恐惧和愤怒,就会感受到降落在轻柔云端的安全与惊喜。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孩子才会真正理解挫折带来的机遇,才能够成为独立的探索者、承担者与创造者。
只有孩子自己,才是自己的专家;只有孩子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缓解情绪冲击的方式,打上钩,并和孩子一起讨论:
为什么选择它?
想象一个可能遭遇的场景,你打算如何运用这种方式呢?
如果这么做,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好处呢?
运动:爬楼梯、跑步、打篮球、往上跳等快速运动方式
深呼吸: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鼻腔,感受空气的流动
大叫:找一个方便的地方,大声地喊叫,把心里的难受都喊出来
哭泣: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哭完了,继续我们的生活
魔力球:放一颗有弹性的,直径不超过6厘米的小球在口袋里,生气时可以捏它
书写:把所有的不快、压抑,想说而暂时不愿意说的话写下来
画画:可以在纸上任意画下你想要画的东西,它可以是具体图案,也可以是抽象涂鸦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