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植物
【煎熬】
安妮坐在电脑前已经一个半小时了,但是文档上却依然空空如也,看着那零星的几行字,一股崩溃的冲动想要爆发出来。
虽然之前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却万万没有想到,才开始写作的第三天就发生了。
对此,安妮感到颇为无奈。
回想起来,这一天过的很充实,没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也没有加班,一切都按照计划表上进行,竟然出奇的顺利。
晚上吃完饭后,就立刻回家了,本想早点写完今天的内容,可是坐在电脑前后,大脑却变得一片空白,什么想法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灵感了。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就这样,安妮干做了一个半小时,什么都没写出来。
安妮揪了下头发,起身向门外走去,也许这种时候什么都不想比较好。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安妮就留在了这座城市,虽然比不上北上广,但毕竟也是二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齐全的,怎么说也比老家好上一万倍。
初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安妮是比较厌恶这里的,每天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很少看到树木森林,池塘湖泊,夏天走在马路上就像一只正在被烧烤的龙虾,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总有一种被蒸熟的感觉。可是到了秋天就不一样了,天气凉爽,满城的桂花香,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这也是后来对这座城市改变态度的原因之一。
安妮走在小区里,看着周围路灯下的人来人往,感到了一点孤单,想找个人聊聊天,说说话,可是又担心对方知道自己在写小说,进而会被嘲笑,便放弃了。
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向前走着,不知不觉走出了小区,来到了夜市这边,这里有卖烧烤的,有卖凉皮的,有卖玩具的,卖旧书的,卖杂物的等等,随机散落在各处,一个个争先吆喝着。
这个夜市并不大,但却是周边唯一的一个,所以附近小区的人在晚上遛弯的时候都会来这里逛一逛,顺便买点所需。
安妮还在想着小说的事情,本来是一腔热血,洒下之后却凉了半截,让安妮心里堵得慌,特别想发泄一下,又不能诉诸于口,那只能……
一抬头,看见前面的烧烤摊,眼睛一亮,那只能借酒浇愁了。
坐下后,点了几个串,拿了一瓶啤酒,正准备豪饮,突然脑海中某个东西一闪而过,安妮立刻拿出手机打开软件开始记录起来。
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行走,我们从来都是一群人,你的决定不仅仅是你自己决定的,与你一起的还有影响了你的人,你周围的环境,和你当时的处境,所以你刚刚下的决定未必就是你自己的决定。
就像某人对你告白,其实你并不十分喜欢他,只是当时的气氛让你觉得他很好,很真诚,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周围的气氛都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他,至少对他有好感,然而当过了这个时间之后,你再去看他时却并没有你当时所想像的那样让你心动。
不仅仅如此,你工作的时候,你学习的时候,你说话的时候,你买东西的时候,会被很多假象的东西所诱导,其实你并不需要,其实你并不想做那个决定,但是假象会让你觉得,当时自己必须这么做。
也许我的决定也是如此,我其实并不适合写作,内心也并不那么渴望写作,只是看到了成功人士的案例,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特别热爱写作,所以就一时脑热下了决心,要去写出一个未来。现在回想,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被诱导的人而已。
人类本来就是一个群体,很多决定都是在无意识中被影响的,盲从、跟风,有些时候,我们根本不去想一下这是为什么,背后有什么动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一旦被情绪挑起来,就完全把理性扔出去了,那个时候的我们就是一头头野兽,毫无理性可言。即使被误导了,也是“心甘情愿”的被影响着。
真正能够做到理性思考的人不多,他们利用并操纵这些群体,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按此情形看来,我那关于写作的想法,或许,也并不一定是我自己的决定。
结束了着一闪而逝的灵感,安妮看着这一串串烧烤,发着呆。她没有意识到老板是什么时候把这些摆上桌的,也没有发觉自己是什么时候坐在这里的,这里嘈杂凌乱又乌烟瘴气,在平时安妮从来不会一个人到这种地方来。
后来,安妮打包了那些烧烤,啤酒也被带回家去,虽然没吃,但心里却清明了许多。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真的不经思考就做了决定,在当时以为是正确的,在后来却悔不当初。小时候如此,长大了还是如此,人家说什么什么好,问也不问怎么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比这好的还有吗,等等,就直接买了,时候才发现所谓的好就是及格分,却完全达不到自己的理想高度。
我们落进了群体的陷阱,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从此以后任凭吆喝。
那一个半小时的空白未必是空白,这半个小时的体会却是弥补了之前的焦躁,于此,收获颇多。
安妮的影子,被路灯越拉越长,渐渐消失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