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人跌倒原来还能这么干

数字化应用可以预防老人跌倒吗?

罗胖在2022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谈到了数字化有什么开脑洞的应用?提及将数字化应用到高龄独居老人的居家监测中,物业工作人员定期查看高龄独居老人的水表,用一段时间是否走字来判断独居老人是否有跌倒或者其他风险?

只要半天数字没动,系统就会进行提醒,物业工作人员再上门询问。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但是仔细思量,似乎有些问题?

多长时间没有走字系统会进行提醒呢?

5个小时?8个小时?还是24个小时?

如果时间太短,老人生活会受到困扰也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果时间太长,会有用吗?

我们来看看老人跌倒后的后果:

1.老人跌倒后轻度极易发生骨折,一般老人跌倒后骨折多集中在脚踝骨、腰椎和手腕,严重的是髋关节骨折;

2.更为紧急或严重的是跌倒即刻就引起内脏破裂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神经损伤。

如果是轻度跌倒,老人一般可以自行爬起,拨打求救电话;如果是重者,则导致昏迷。

一般脑中风的黄金抢救时间是3.5小时,即发生中风后,患者要在3.5小时内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急救,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否则致残率、致死率将成倍提高。

所以罗胖所谓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并不能对老人的跌倒产生任何实质的帮助。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老人19064万人,占13.50%,每年约有4000万老人跌倒,40%~70%跌倒所引起的伤害需要进行及时的医疗处理,有23%会在1年内死亡,并有50%的人因此失去行动能力。



预防老人跌倒,原来还能这么干

根据《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老人跌倒重点在于预防、预防和预防:

如何预防老人跌倒呢?

预防老人跌倒三原则:增能、赋能和环境改善:

第一,增能,增强自我身体机能,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以增加骨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减少跌倒的风向。

第二,赋能,辅助技术的介入从外部为老人赋能,身体肌力减弱,平衡能力差的老人可以经评估后,根据其功能状况依次可以使用手杖、助行器、轮椅等辅助器具,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老人根据其移动能力推荐适配带座的两轮或四轮助行器,既可以协助行走也可以在行进过程中坐下休息。还有在卧室配备使用坐便椅,避免夜间远距离行走增加跌倒的风险。早期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并不会降低老人的行走能力,相反会给予老人移动中的安全感,扩大移动能力和范围。


老人使用手杖


老人使用助行器

第三,环境改善,调整室内的空间布局,室内家具合理摆放,位置固定;过道保持畅通无阻碍;室内电线收起或固定在墙角等不容易踩到的地方;沙发软硬、高度要适合老年人,坐下和起立时不吃力。洗手间卫生间进行防滑处理,马桶和洗手盆旁边加装扶手,协助老人站起和给予支撑。保持明亮光线,使用60瓦以上或相等亮度灯泡,加上灯罩防止刺眼。在房间和楼梯上下两端安装双控开关,并带有夜光。老年人卧室夜间留置小夜灯照明,或床头有伸手可及的灯光开关。


辅助技术+数字化应用可以实现老人跌倒预防和报警

第一.便携式SOS报警器。可以挂在脖子或戴在手上的腕部报警器,当老人跌倒后,在自主有意识以及手部能动的情况下,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联系到小区服务中心或者预设联络人手机。


第二,智能报警手环,通过智能手环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佩戴者的运动数据,再通过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事先建立的模型来判断佩戴者的运动状态;通过失重状态检测——碰撞状态检测——摔倒状态检测——告警发送——心跳检测确认摔倒来判定老人的状态,从而发出跌倒报警,拨打关联的电话或者120等。

第三,摔倒缓冲保护气囊。这种设备穿戴在腰部,配备有高精度电子传感器、陀螺仪、加速仪,通过精密算法可在0.2秒内侦测使用者在发生身体下落时侦测是否会摔倒,以及在0.08秒内迅速反应充气,弹出气囊。这种装置在接触地面时,可以保护臀部和股骨颈,吸收90%的反冲能量。


摔倒缓冲保护气囊


第四,步行辅助装置。这个装置内置了一个电机和一套自动控制系统,当老人穿上后,大腿关节处的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指示点击工作,能够改善双腿从地面抬起向前蹬地的协调性,无论是步行还是爬楼梯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腿部的负担,让老人不易摔倒和不易疲劳,大大降低了走路摔跤的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预防老人跌倒原来还能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