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状闪电》3:她痴迷工作的样子,真美

西西弗斯便在永无止境当中

不断循环往复推着巨石抵达山顶

1

在一场大雷雨中,张彬遇到了他的妻子,同样痴迷球状闪电的郑敏。

在那之后,他们经常一起外出寻找球状闪电,条件极度艰苦,甚至一度差点丢了命。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为了这个事业,他们决定不要孩子。

后来,张彬在文革中受冤入狱两年。

郑敏在这期间仍独自外出观测。在一次与球状闪电近距离的交锋中,她消失在了它的火舌之下。

听完张彬的讲述,陈这样评价郑敏:“她这样就像航海家死于大海,宇航员死于太空,也算死得其所了。”

郑敏的一生,像看似单调乏味没有波澜,但也许就像球状闪电爆炸的那一刻,短暂而富有能量。

更加令陈感到震惊的,是三十年来张彬在球状闪电理论方面的工作量。成箱的演算稿纸堆成了一堵矮墙,稿纸上有无数个数学模型,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微分方程和矩阵。

但让人泄气的是,饶是看起来精妙无比,那些模型没有一个在理论上能够自洽。

“就算搞出一个在理论上成立的数学模型,距离在实验室产生球状闪电还差的很远。”

陈离开时,张彬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那几十箱关于球状闪电的演算稿纸全部送给了他。另外,陈还扫描了一份郑敏的照片。

“也许能让全世界知道,她是第一个对球状闪电进行直接测量的人。”

2

陈博士毕业后,高波也打算离开学校,到雷电研究所去就职,他邀请陈一起前往。

因为那是国内最大的雷电研究所,也许对自己继续追求球状闪电有所帮助,陈答应了。

离开学校陈才发现,高波并不是像以前他以为的那样,思想与行动都飘在高空难以落实的人,没想到他不仅在思想上极度活跃,在社会上也十分现实。

到新的工作岗位上,陈被告知,自己并不能立即投入对球状闪电的研究。

首要任务是——去搞钱。

因为要建立合适的实验条件,需要十分庞大的资金投入。

在高波的建议下,陈联系了两年前在玉皇顶上偶遇的另一个人-----林云。

“我看到了那个姑娘,她站在走廊外侧,任凭狂风吹散她的短发,那苗条得看上去有些柔弱的身躯,面对着黑色浓云中闪电的巨网,在惊心动魄的雷声中一动不动,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

“自泰山一别已有两年,林云的影子一直没有从我的脑海中消失过,但是因为对球状闪电的专注,这记忆并没有发展成某种无法控制的东西。与她在泰山上度过的短暂时光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珍藏,对她的回忆往往是在最劳累时浮现出来,这时就像听一首柔美的音乐,是一种很好的休息。”

她是正当妙龄的女孩,站在风雨之中,让人不禁心生爱怜;也是冷血果毅的军人,习惯于把竹制的地雷作为车饰。

“你不觉得它们有一种超凡的美吗?”她指指竹雷,“多么精致的一件艺术品。”

他们在玉皇顶因为雷电而结缘,以后也将因球状闪电而共事。但目前而言,她对于陈来说还是一个谜。

高波派陈与林云联系,是为了通过参与有关雷电武器系统的国防项目,来获得稳定的研究经费。

3

在一个叫做“新概念”的武器开发中心,陈见到了林云。顾名思义,那是一个生产概念的地方。她向陈展示了许多不能实现的武器概念。

接着,林云带他参观了雷电武器试验基地。在那里,有着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加工车间。但不论是看似极具杀伤力的超导电池电弧发生系统,还是大气雷电发生系统,都因为射程和安全等技术问题,只能沦为没有实战价值的“玩具”。

而这一切,都是铺垫。她的真正目的,是想让陈一起投入基于球状闪电的武器研究。

球状闪电的威力给陈留下的阴影,让他没法接受这样做。

但林云很快说服了他。

雷电武器的攻击特点,就是对电子系统有较大的杀伤力。而球状闪电对目标的精确选择性,使得其在这方面具有不寻常的潜力。

“在现代条件下,如果敌人的武器系统中的全部集成电路块都被烧熔,战争也就结束了。”

而且,球状闪电不属于基础科学,武器系统是它目前唯一可能的应用;如果离开武器研究,是没有人会给这个项目投资的。

4

很快,陈和林云一同投入了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

林云有很深的计算机造诣,由陈构建的数学模型,经过她编程运行,能可视化为三维的球状闪电,其内部结构和能量释放过程均可以被呈现出来。

这与以前那些干巴巴的数据表和曲线相比,能更加快速做出模型模拟是否成功的判断。使得对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有了质的变化。

但要构建完全符合球状闪电特性的模型,谈何容易。而且随着模型计算量的逐渐增长,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已经没法满足他们的研究了。

当陈完成最有希望的一个数学模型后,发现需要近两千台微电脑同时运行十天,才能完成一次模拟!

他们想通过寻求大型计算机来解决,但寻找大型机的过程更加困难重重。

在林云的努力下,他们的程序和数据通过黑入一个叫“在你的家搜寻外星文明(SETI@home)”的项目而得以继续向前推进。

这是一项旨在利用联入因特网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的闲置能力搜寻地外文明的巨大试验。SETI@home程序是一类特殊的屏幕保护程序,通过分析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Arecibo获得的数据帮助搜寻地外文明。

但是当大量的数据涌到眼前,要从中搜索出所需的信息时,一台超巨型计算机就成为必要的设备,不过这要花费一大笔钱方能办到。手头并不宽裕的科学家们想出了权宜之计:与其用一台巨大的计算机,还不如由更多“小”电脑来分担这项繁重的工作。

每天,Arecibo所接收到的数据都会被记录在高密度数字磁带上,传回设在加州大学的研究基地,随后这些数据将被分解成大小为0.25Mb的“工作单元”,再由SETI@home的主服务器分别发送到不同的个人电脑上。

世界各地的网友们要做的仅仅是到该项目的站点下载并安装一个特殊的屏幕保护软件。这样,当人们结束工作休息时,这一屏幕保护程序开始运行,这台看似休息的电脑实际上已经加入到寻找外星人的行列中:接收、分析来自SETI@home已被分解成“工作单元”的数据,分析工作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联机将分析结果传回主服务器,然后再接收另一新的“工作单元”。

“我发现,当你渴望某样东西时,道德的约束是多么无力。”这句话放在林云身上再合适不过,为了达到目的,她可以不择手段。

就在等待计算数据传回的过程中,他们收到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网友的邀请。

那里,似乎能解开关于球状闪电的谜团。

——

他们会有收获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球状闪电》3:她痴迷工作的样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