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不傻

北洋政府

1912年元旦,孙先生在南方17省一致举荐下,在南京成了第一任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清王朝依旧存续:辛亥革命如火如荼,引动无数省份独立,但大清朝依旧大而不倒。

时局也让建立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并不安心:不安心的根源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钱袋子里面出兵马。孙先生手上没钱手下没枪,自己阵营一盘散沙,这状态,如何用武力去统一全国?

打不过,咋办?谈!和谁谈?北洋新军!

为了让袁世凯出兵,隆裕皇太后给钱给的可是大出血了的,原本指望袁世凯公忠体国,哪曾想他狼子野心。那个时候的袁世凯,可不比曾国藩,手下不仅有钱,有兵,还有各个国家大使的支持,占据地利控制北京的他,早已将小皇帝溥仪还有清朝遗老遗少们拿捏得死死的。

于是南北双方,在大清朝依旧存续的时候,开始了谈判:谈判无非是两方评估实力谈条件的过程,实力不足那就只能谈条件,于是孙中山提出只要清帝退位,封建王朝结束,这大总统就让袁世凯做,这是无奈之中的权衡之选,也是袁世凯心中所想。

随后袁世凯在和清政府讨价还价之后,1912年2月12日,统御天下近300年的大清朝结束。清亡后革命党也将袁世凯奉为大总统,但提了袁世凯必须在南京宣誓就职,并且后续要在南京办公的要求。

早已深谙政治的袁世凯,如何不懂去了别人根据地,要想再回来,那必定会困难重重。决然地拒绝,又不符合他的形象气质,历史上有无数先辈都告诉他,这个时候该怎么做:找借口!

随后袁世凯先表态,自己是很愿意南下的,但是奈何形势不允许,清朝刚灭亡,人心不稳要是自己不在,估摸着要出大事,希望各位体谅我的难处,就别勉强,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十足,可谓滴水不漏。

孙先生:来不来不打紧,中华民国已经定都南京了,你不来我就不走了,你要一直不来,那我可一直不卸任就等你过来交棒。两方就此僵持半个多月。

袁世凯:自己确实不能南下啊,要不你们派一拨人来北京考察考察形势,证明我所言非虚;孙先生寻思后:去就去,于是文化圈的蔡元培和宪政天才宋教仁这两人带队去了北京城,这波人一到北京城就发现了一个真理,读书人别和武人讲道理:2月29日晚,考察团的驻地发生了兵变,北洋第三镇突然造反,居然用炮轰开了北京城,进城之后他们大肆劫掠不说,还在宋教仁住的地方耍起了大刀,明眼人都知道咋回事。

袁世凯又一次耐心地说:南京真的去不了,革命党人总不能强人所难啊。言外之意是文斗之或许可以有武斗。

武力不足,没有欧美列强撑腰,让南方革命党心有点虚。在僵持了个把月之后,革命党捏鼻子认了袁世凯的要求。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大总统。但不服气的革命党在3月11日就颁布了最新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约法中规定了中华民国施行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责任。

啥意思,看看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就懂了:英国元首是女王陛下,没有实权,法国、德国元首是总统,但实权却在总理手上。那么,袁世凯这个民国大总统,仅仅是个没有实权的虚职。

孙先生想用设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的权利。袁世凯当然不服气,但是他没有蛮干,而是在宪法框架内开始搭建班底,他先提拔了一票北洋旧将稳固军权,冯国璋成了总统府军事处处长,段芝贵成了拱卫军总司令,段祺瑞成了陆军总长,这一连串任命,让嫡系部下一个个掌握了军权。然后又任命亲信唐绍仪和赵秉钧先后出任内阁总理,顺带还请了梁启超组建属于自己的党派,准备参加正式的大选。

1912年8月,曾经松散的中国同盟会变成了国民党,随后在宪政天才宋教仁带领下,不断游走东南各地进行演说,为竞选造声势。深谙选举政治的宋教仁,让国民党走得特别稳,在竞选之路上遥遥领先,反观袁世凯一方,则对竞选政治完全没啥头绪。经过数月的竞选,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出炉,国民党大获全胜,参议院274席,国民党占123席,众议院596席,国民党占269席。

当选了的国民党,当然要上京组阁的,总不能胜利了还在南京。于是,踌躇满志的宋教仁踏上了赴京之路,但,1913年3月20日晚10点,华夏最有希望名正言顺成总理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故二次革命爆发:可惜的是,没钱没兵的国民党,在和北洋军的交锋中,溃不成军,仅仅一个半月后,就战败了,战败后的国民党,在袁世凯那里成了叛党被永久封杀,领导人也流亡日本。

经过一轮轮政治博弈军事斗争,袁世凯终于总揽大权,在无人可以威胁到他。有感于地方军阀尾大不掉,有感于威权政府威信需要更进一步的他,出了一个昏招,称帝:有且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真正实现全国的统一。

但是袁世凯失算了,冒进了。他的称帝,给原本害怕袁世凯打压的桂系和滇系军阀们一个合理合法造反的借口。一场称帝,引全国无数人反对,反对不说,还要干仗,就连北洋军手下的嫡系也因为袁世凯执意称帝,变得离心离德。

随后,护国战争爆发。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在北洋嫡系冯国璋逼宫,段祺瑞不理不睬之下,成了被推的墙。推着推着,无数人的反叛让袁世凯受不了了,然后他气绝而亡。属于袁世凯的时代结束了,但北洋政府还在继续。倒下的袁世凯,成全了枭雄张作霖,幸运儿黎元洪。

张作霖以护国为名将袁世凯任命的奉天巡按使段芝贵赶跑,就让后续的北洋政府,失去了进驻东北的机会,成就了他东北王的基础。

按照总统继承规定,时任副总统黎元洪成了民国第三任总统。当年北洋两大巨头,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有意总统宝座,但他们互相又不愿被人压一头,咋办,干脆让可控的第三人出头。于是,幸运的黎元洪,成了北洋政府首脑民国大总统。

黎元洪,不想专心做橡皮图章,就跟掌控国务院的段祺瑞起了龌鹾,两人因为各种政令问题吵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府院之争,背后则是大佬段祺瑞和冯国璋的斗法。

有冯国璋的支持,才有黎元洪看似占尽上风的现实出现。段祺瑞随即拉拢辫帅张勋赶跑黎元洪,引狼入室的结果居然让张勋弄出了一场复辟闹剧。

闹剧之后,段祺瑞又整军备战赶跑了作死的张勋。进而因护国有功,控制了北京政府,但段祺瑞也不是总统,冯国璋一看抓住机会说,总统不可一日无人,我就勉为其难,以副总统身份代理个临时大总统吧。冯国璋和段祺瑞两人为了谁是老大,开启了新一轮的府院之争。

远在日本的孙先生回国倡议,桂系陆荣廷和滇系唐继尧两人召开了一个非常国会。会后,孙先生成了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跟唐继尧两人成了元帅,三方合力发动了新的战争,这就是护法战争。护法,当然是曾经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是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任职总统的冯国璋和南方军阀关系不错,不想打;任职总理的段祺瑞和南方军阀没啥交情,坚决打。

可段祺瑞手下没兵,需要借助冯国璋的兵,于是就跟冯国璋说:总统啊,你派曹锟和吴佩孚去。冯国璋也不好什么事都不做,就派曹锟和吴佩孚出兵,顺带按照吩咐说:随便打打就可以了。于是,到了前线的吴佩孚也就在前线意思了一下,然后,然后就撤军了。

责任内阁,责任内阁,段祺瑞可是总理,一个个都不听他的,这个总理当的有啥意思,随后就干脆的辞职了。段祺瑞一辞职,冯国璋立马找来满清遗老遗少王世珍当总理,这一弄就弄的原本看似团结的北洋军阀分裂了,随后冯国璋主导了和南方军阀的和谈,结束了战争。

就在冯国璋主导和谈的时候,段祺瑞也没闲着,而是召开了十三省表决会议,目的只有一个,借势压人。至于压谁?当然是和自己不对付的冯国璋啊!

会后网罗了一群人的段祺瑞,又拉拢来张作霖做自己的好伙伴,随后又操纵忽悠国会,通过合理合法的议会选举,借任期到头的因由,让冯国璋下台了。

冯国璋失去了总统的位置,再看段祺瑞声势浩大,自觉搞不定,只能委曲求全将段祺瑞请回来,让段祺瑞掌兵,带人去攻击南方革命党。带着冯国璋的兵马还有自己新招的兵马,踌躇满志的段祺瑞号令曹锟和吴佩孚南下。

冯国璋眼见明面阻止不了,暗地里依旧叮嘱曹锟和吴佩孚,你们别真打啊,意思下就行,一群意思意思的军队,见到西南军阀,两方默契地开始打仗,然后就是和谈。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我们不打架,我们各过各的。

护法战争结束,孙先生成了失意人。

然后,徐世昌被推出来当了民国第五任大总统,但总统干得依旧不顺心,原因就是直系和皖系矛盾重重。

自从曹锟接替冯国璋成了皖系老大之后,承接了前任和段祺瑞的关系,两方斗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把大总统放在眼里。最后引发了“直皖战争”,有张作霖帮忙的直系军阀,打赢了这场战争。

段祺瑞也如愿以偿入主中枢控制了北京,北洋政府就此进入了直系时代。权威被不断忽视的徐世昌,在干了两年之后,觉得干得太没意思了,在1922年6月通电辞职。导致原本的盟友直系和奉系矛盾激化,爆发了第一次直奉大战。

看似强大的张作霖在日本扶持下,悍然进军,却被吴佩孚率领的直系大军横扫,一败涂地。其实这场战争,是张作霖被日本人忽悠瘸了才引发的,张作霖后来也痛定思痛,开始寻思不能过多依赖日本人,于是弄起了东北军改革。

这场直奉大战爆发前,还有个影响很深远的前奏。时任山西督军的陈树藩,属于皖系军阀,因为段祺瑞战败就投靠了直系军阀,但,他的做派,在地方上名声太臭,以至于山西地方上都不支持他,地方出乱子,让被投靠的曹锟(直系)也有点难办啊!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不如收编了!于是,曹锟就派了一个知名人物去讨伐陈树藩,这个人就是冯玉祥!讨伐了陈树藩之后的冯玉祥,就此在陕西站稳了脚跟,进而成就了后来的西北军。

第一次直奉大战,直系的大胜,成全了吴佩孚的高光时刻,可惜的是,直系看上去风光无限,却依旧是双头制衡格局,吴佩孚和曹锟两人不相上下。果不其然,在曹锟通过花费巨资贿选当上总统后,曹锟和吴佩孚的矛盾爆发了。

吴佩孚和曹锟的矛盾,让远在西北的冯玉祥看见了,本就是曹锟势力出道的冯玉祥借这个机会,对曹锟大肆吹捧一番之后,获得了曹锟的信任。这冯玉祥的目的,其实就是拥军自重,成为一方军阀。而眼光短浅的曹锟没想那么多,反而在吴佩孚想要肃清冯玉祥势力的时候,出面阻止。

就在直系两位老大闹别扭的时候,张作霖又一次出马了:1924年,张作霖带着15万奉军和直系也由吴佩孚率军20万,两方人马大战在长城沿线,相持不下!

战役关键时刻,冯玉祥临阵倒戈一击,带领人马直接杀去了北京,将曾经的老大曹琨给软禁,并赶跑了打仗的吴佩孚。

张作霖一看这冯玉祥如此能闹,为遏制冯玉祥就将威望很高的段祺瑞给请出来,让段祺瑞和自己一起做老大,张作霖自己则继续追击直系军阀在南方的残余力量。面对张作霖和段祺瑞两人配合,名不正言不顺的冯玉祥被驱逐出华北,又成了地方势力。

眼热与权利核心的冯玉祥哪能忍如此待遇,为了报复张作霖,他就开始策反奉系能真善战的大将郭松龄,于是,率军驻扎直隶和平津的郭松龄,反了!

他带着自己的部队,杀向关外,形势一片大好的奉系陷入了内战。忽悠瘸了郭松龄的冯玉祥,也趁虚而入占据无人防守的北京和天津,然后在长城布置防线。

冯玉祥狠狠地坑了张作霖一把,不仅让张作霖损兵折将还受迫于压力和卖国需要跟日本签订了一份卖国的条约,这份条约在后续,也成了张作霖横死的诱因。

奉行报仇不过夜的张作霖,在平定了郭松龄之后,立马开始报复冯玉祥。损兵折将的他,选择了拉人干架!他将目光投向了一直在山西猥琐发育的阎锡山,原因也很简单,占据山西的阎锡山一看地图,居然发现,这冯玉祥的地盘居然将山西给包圆了。,这样的地图格局,换谁谁怕不怕?

张作霖有意,阎锡山有需要,这两人就成了一伙的。就在张作霖致力于构筑同盟的时候,孙传芳也开始了对张作霖的攻击,他拉拢来和冯玉祥、张作霖都有仇的吴佩孚,弄了出:诸侯聚义打作霖。

1925年,然后经过一通混战,吴佩孚配合孙传芳,打的奉系军阀丢盔弃甲,丢掉了所有的关内辖区。经过这么一打,孙传芳势力坐大了,吴佩孚也恢复了元气。恢复了元气的吴佩孚,就将目标盯上了死敌冯玉祥。

屡次通过背叛,占便宜的冯玉祥终于迎来了最大的敌手。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还有张宗昌联袂而来,组建了“讨赤联军”。他们致力于彻底解决冯玉祥的问题,让这个搅屎棍从此消失。敌人如此势大,眼看顶不住的冯玉祥决定下野,然后跑到苏联去寻找援助去了。

就在中原混战的时候,通过建设黄埔军校,组建了军队的广东国民政府宣布北伐了。北伐北伐,讨伐的是谁?第一目标当然是刚刚恢复元气没多久的吴佩孚,那个时候的吴佩孚主力,还在华北跟冯玉祥干仗,湖北空虚,让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等吴佩孚率军回湖北后,北伐军已经兵临城下。

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吴佩孚孙传芳一泻千里,成了历史云烟。成了历史云烟的直系,便宜了北伐军也便宜了张作霖。

哪个时候唯一实力雄厚,有能力阻止北伐军的仅剩下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奉系军阀。最后所有地方势力,如山东张宗昌、直系孙传芳之流就汇聚到张作霖麾下,拥戴张作霖成了:安国军司令。

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也让和国民政府关系不错的冯玉祥看到了机会,冯玉祥立马选择投靠国民党,随后在绥远的五原誓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政府的人。山西的阎锡山一看,在不跟着国民政府貌似会出大问题,也转投了国民政府。

唯有张作霖,看着所有曾经争锋的对手,一个个成了过去,也有点不安!他不安的结果就是,面对北伐军、冯玉祥军还有阎锡山军时,明智的决定退回关外。只不过他的算计遇见了日本人的阴谋。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退回东北遭遇了日本人的刺杀,死于皇姑屯。

张作霖横死,让少帅张学良成了北洋军阀名义上的主事人,随后受迫于日本压力的张学良,在中原大战时,站队蒋介石,选择东北易帜,名义上促成了统一,就此北洋时代落幕。

你可能感兴趣的:(阿斗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