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 没那么简单-经济学讲义

每当价格受到人为干预时,就会出现 价格以外 的竞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短缺或者过剩


但短缺或过剩究竟会引发哪些类型的竞争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他有一篇经济学论文,题目是《一种价格管制理论》。张五常在这篇论文中首先解释了什么叫价格管制。价格管制跟收税不一样:

收税:如果一间公寓的租金市价是100元,政府说这100元中要征收40元的税,政府就变成了二房东,也就是说房租的60%归房东,40%归二房东——政府

价格管制:价格管制不是收税。政府不要钱。政府只是说,这房子的租金100元太高了,需要加个限制,租金不能超过60元,这样房东就少拿了40元。这少拿的40元,政府并没有得到


这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第一个: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

一间租金市价明明是100元的房子,非要按60元租出去,它最后就会落到那些使用价值只有60元的人手上。这房子最后就只值60元,而本来应该实现的那40元的价值,就白白地耗散掉

只要有价格管制,房东就不会把房子用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房子的价值就会耗散掉。简而言之,就是每当资源不能用到刀刃上时,它就不那么值钱

第二个: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

只要存在价格管制,就会产生资源价值的耗散。但人是有对策的,人可不愿意看着那40元白白耗费掉。在人们被迫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时,他们就会选择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的竞争方式。这些方式,要么能让资产重新落到估值较高者的手上,要么能改变契约的结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和竞争损耗,要么是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组合。不管怎样,人们希望将价格管制所引起的价值耗散降到最低。追求利润最大化与损失最小化,是人性同时具有的两个侧面。


人们如何应付价格管制

依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在房租管制下的房东,会有什么样的对策?

第一,他首先会纵容一下自己的偏好,比如选择租户。过去,房东唯利是图,谁出的钱多,他就把房子租给谁。现在,反正价格管制了,反正收不到那40元了,而门口又排着一大堆要租房子的租户,这时他就可以纵容一下自己的偏好,实施歧视:有小孩的,不租;养狗的,不租;养猫的,更不租。这是第一种对策。

第二,房东可以用捆绑销售的办法(如房价降低,捆绑车位)。房东对租户说,这房子因为政府的管制,现在只收60元,不过顺便问问你,你要钥匙吗?而钥匙就值40元。这是所谓的“钥匙金”(key money)。

第三,在其他地方要回来。在实施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还可能有一些工厂的老板,把房子租给自己的员工,房子的租金不会违反政府的管制,60元而已,但另外那40元老板可以从员工的工资里扣除。说起来也名正言顺:员工能够享受低房租的宿舍,工资低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这样的办法,老板就把损失的40元挽救了回来。

作为租户:同样,租户实际上也要付出代价。去讨好那个房东,是一种成本;去讨好那些中介,也是一种成本,毕竟要让中介给我们找一家原来市值100元,现在只需60元的房子并不容易。最终的结果是,租户要给中介付“鞋金”(shoe money)。就是说,中介替我们找房子,实在太辛苦,把鞋子都给磨破了,我们另外给中介40元买鞋子用。最后租户付出的全部代价,其实也接近这100元。

这些做法虽然违反了政府的管制政策,但其实还算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够使得这房子尽量回到那些 用途价值更高 的人手上,只不过是竞争的方式更迂回了,没有直接付钱那么直截了当。

还有另外一种规避房租管制的办法:就是房东改变房屋的用途。通常房租管制,只适用于民用的房屋,而商用地产不受房租管制的影响。这时,房东就会把原来的民用房转为商用。本来这房子用于民用能够收到100元的租金,用于商用只能收到80元租金。但是在价格管制之下,能收到80元总比收到60元要好。

甚至有一些房东愿意把自己的老房子推平,重新再建一栋。重建时,就不再建民用房,而是建仓库或者办公室。长期的效果是,民用房屋的供给更少了,民用房屋更贵了。

不难看出,价格管制越严重,价值耗散就越大,人们设法绕过政府管制的积极性也越大;而政府围堵的力度越大,人们采用的对策就越迂回,其中白白浪费掉的竞争成本也越大。

从这个角度看,价格管制之下,形形色色的违法活动以及它们出场的次序,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格管制 没那么简单-经济学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