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
关于一个16岁少女的故事
_青春年少正当时
最近重温了2019年的一部电影《过春天》。
一部新人导演作品,没有大制作、大投资的新题材青春电影,却斩获了多项国际大奖。
本片讲述了一个16岁少女佩佩的青春故事。
16岁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年纪,有青春的脸庞、朝气蓬勃、美好和憧憬。
16岁同样是一个多变的年纪,是叛逆、焦虑及迷惘的代名词。
一个从小得到家庭关爱的孩子,TA的内在是充盈的,内心是被滋养的,不会轻易误入歧途;
而从小家庭关系缺位,父母关爱缺乏,就会像佩佩一样,内心自卑、内向,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影片中,正处于青春期的佩佩,在最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却背负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无法获得自身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就是童年的不断重复。
她就像很多人童年的缩影,除了自卑、敏感,其实很多童年影响都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它们细微、隐秘地破坏着我们的幸福。
在朋友交往中,只要对方给点关心,就会各种讨好,不断放低自己,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从而迷失自我;
在恋爱关系中,一旦不在伴侣身边,就总想找对方、粘着对方,从Ta的身上获取更多的爱意;
在工作关系中,即使你的观点和方案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只要有人提出质疑,就会迟疑。
我们面对外界的底气和态度,取决于自己曾经被如何对待。
《过春天》一个听上去很文艺的名字,实际是「水客」(走私客)间的一句行话,代指走私顺利完成。
01、内心缺爱的人,始终在寻求认可
16岁的少女佩佩,过着和他人相似的生活,唯一不同在于她身居两所城市,香港和深圳。
她游离在两座城市边缘,没有一个真正的归处。
一个香港的父亲,一个深圳的母亲,父母离异,各自有了新生活。
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父母对佩佩的爱有心无力。
图源:电影《过春天》
佩佩的父亲,在香港有新的家庭,除了偶尔给佩佩一些生活费,没有更多地交流;
佩佩的母亲,除了照顾她的生活,更多时候都在沉迷打牌,以及与自己的新男人寻欢。
原生家庭的缺位使得佩佩无法找到内心的依靠和勇气,只能任由内在渴望寻求出口,支配着她走完这一趟青春旅程。
佩佩形容自己是「无家的人」。当别人问起佩佩,家在哪里时,她只回答说「很远」。
这个「远」,不仅仅是位置上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距离
当闺蜜Jo提出日本旅游,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经济条件,问父亲要零花钱、拼命利用所有课余时间打工攒钱。甚至不惜多次逃课厮混,只为让这个唯一的「朋友」开心。
一个内心缺爱的人,渴望被认同,不断在外界寻找关注和爱。会讨好对方,不断放低自己,从而迷失自我。
02原生家庭缺位,就会不断向外求索
加入水客之初,佩佩仅仅是希望能够拥有足够的钱,也是她融入这个集体的方式。
她遇到了帅气令人心动的阿豪,如同母亲一般的花姐。
在这个组织之中,佩佩所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利益上的满足,
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漂泊和身份上被排外的她,终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群体性的认可。
原生家庭缺失带来的孤独感在这里找到了寄托,虽然这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楼般缥缈虚无,但佩佩却沉溺其中。
可这些对她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刻她得到了原生家庭中的认可,缺失的爱和关注。
一个缺少被爱,而又渴望被爱的人,一旦被关爱,那就会无比感动,将对方视为珍宝。
佩佩将家庭关爱的缺失不断地转投在别人身上,一开始是Jo,后来是阿豪。
即使得她明明知道阿豪是Jo的男友,却在接触之中,不可避免的情愫滋生。
那场手机的戏份堪称电影最为惊艳之处,互相绑上的胶带,暧昧的红色,交杂的呼吸之声……
图源:电影《过春天》
仿佛在一瞬间,佩佩人生之中的所有缺失都得到了弥补。
这种感觉,就像遇到胡兰成的张爱玲,一旦被温暖,就产生了无限的爱。
这种爱,让她产生「见了他,她变得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感觉。
张爱玲是一个一生多么孤傲的人啊!但是,因为缺少爱,渴望爱。
在一个并不优秀的男人面前,却产生了低到尘埃中的感觉,但就是这种感觉,居然也让她心生欢喜,开出花来。
而这种欢喜,让她在被对方背叛的时候,仍然选择付出、仍然选择将稿费邮寄给对方。
就像佩佩,为了把这些人留在身边,她放弃了原则。
最终她发现,这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认可,分崩离析也只是转瞬即逝。
03与自我和解,才能好好爱自己。
电影的最终,警察的到来,让佩佩这段水客生涯彻底结束。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但此刻的佩佩,早已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
从天真梦幻,到被世界伤害,再到最终接受人生的破碎和不完美,懂得了世界的真相。
导演最后安排佩佩将囚禁在鱼缸之中的鲨鱼放回了大海,也预示着她与自我和解。
图源:电影《过春天》
释怀了自身难以面对的事情后,开始与母亲真正交心。
与母亲登山、吃饭、谈心交流生活,面对如今的一切,她选择了和母亲和解。
香港是否有一天会真正的下雪,我们不得而知,可有些事情,若你不憧憬和坚信着,将永远都不复存在。
图源:电影《过春天》
这个春天终将过去,而佩佩也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未来她还有很多「人生功课」要面对。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佩佩一样,原生家庭缺位,内心缺乏爱,找不到出口,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迷茫。
如何在缺失的原生家庭中找回爱?
与其一味地责怪父母,我们更需要的是先好好爱自己。
唯有好好爱自己,方能有光投射到内心。
有人一生都在被幸福的家庭治愈,而有些人需要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
面对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所造成的内心匮乏,有时候不必绝望,不妨试着放下心中的结缔,释怀坦然的面对现实。
我们「家和」课上,有很多学员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困扰。
有些从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有些是因为亲人的离去久久不能释怀;有些是父母离异后带来的内心创伤;还有些人是复刻了自己父母的模式,却找不到合适改变的方式。
学员自述
前几年就开始学习记忆碎片整理、我只想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回自己的幸福。
我是家里排行最小,出生几个月爸爸生病就去寺庙(我停留在认知中以为爸爸走了),邻居就嘲笑「爸爸不要我」。
妈妈平时又很忙都没有时间照顾我,是姐姐、哥哥在照顾我,并且妈妈说「我要乖、听话」,所以形成我的认知中「妈妈也不要我」。
为了想得到妈妈的关注与爱,我用了伤害自己身体的模式「生病」来讨妈妈的爱,只有生病时妈妈才会抱我。
看见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
在这次的「家和」课程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很爱我,找到这么多年自己财富留不住的答案。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方面有任何困扰,或想了解更多,不妨来「和谐方舟」了解问题所在!
可随时咨询我们,我们愿帮助每一位有困扰的人,成为您最有力的支持!
最后,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久违的爱和内在的归属!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在看」吧!
你看过《过春天》这部电影吗?女主因为内在缺爱而向外寻求关注,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