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和211,要如何去挑市场

「我招了个985的硕士,结果来公司报道的那天,他竟然甩出一句‘我堂堂一个XXXX大学研究生,凭什么跟这群读普通学校,甚至专科的人一起工作!’,说完转身便走了。」

上一次和朋友吃饭时,他向我如是道。

「虽然比不上BAT,但我们公司也小有名气了,待遇又不差,为什么人家就瞧不上咱呢?」

他们企业是行业独角兽,发展得太快,人员的配置上开始有点跟不上节奏。苦了一群HR,整天找着不同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然后面试,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合适人才,又得像供着爷一样,生怕人家溜了。

这几年人才市场的现状也算是很奇葩了:企业抱怨着招人越来越难,学生叫嚷着找不到好工作。

你在挑市场,市场也在挑你


985、211高校毕业生的平台更广,学校资源充足,只要稍微长点心,一般都不存在为找工作而发愁,那些埋怨「找不到工作」的,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作为企业,从985和211中找到一个优秀的人选,远比从普通本科来得容易——样本整体质量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将985和211设置成关键词再筛选,会为企业节省很大一笔招聘成本。

这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然而有趣的是,很多企业并没有选择去985和211宣讲,甚至拒招这些学校的人。

「杀鸡焉用牛刀」的道理大家都懂。

有人说「我们公司端茶送水都是硕士。」、「我们办公室里最差的是985本科。」

很多企业,打着「培养」的幌子,说着「从基层做起」,为了「锻炼」你的心智,说到底,不过是「你一个人可以完成一群人能做的事,或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而我只用支付一个人的薪资,多划算。」

你还在窃喜,可以学到多领域的知识,可以将自己包装成复合型人才。最后,你确实涉猎多领域,可是在每个领域中连皮毛都没抓到。职位晋升都是有方向的,从小事做起,并非河海不择细流,这些事,并不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泛起多大涟漪。跨领域的前提,是你在某个领域先达到了一个高度。然而当你全身都是优点,那你便没了优点。

其实,由于人才的匮乏,多数企业开始放宽各一些要求,或是定向招聘。985和211虽好,但是终究和一些岗位不匹配,招进来,对你我都不利。

你以为你以为的,并不一定你以为的


参加了一场面试。觉得与你竞争的那些人简直弱爆了,而自己,不管在笔试、在学历、在经历,在荣誉上,都相当优秀。面试时,跟HR谈笑风生,就差要称兄道弟了。HR说,面试就到这里了,回去等我们的通知。

三天后,你收到短信:很抱歉的通知您……

相比于普通本科,985和211的学生给我整体感觉,并非学术和专业上的出彩,而是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

然而很多时候,也就败于这种太过缜密的思维方式。

只不过是一场面试,何必要去咬文嚼字,就是不放过HR呢。

所以呀,简单一点,坦诚一点。或许为了更深入地去了解应聘者,HR会有一些提问套路,但是这个套路,绝不是将自己摆在应聘者的对立面。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他想看到真实的你,就别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

凡事有个度,面试也如此,能把控好这个度,才能掌握主动权。过分地去窥探HR的底线,窃窃自喜于自己那无懈可击的思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HR列入黑名单。

能力出众,思维严谨,只能说明你有不错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我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别好高骛远,别妄自菲薄


当然了,作为名校毕业,也该拿出名校毕业的骄傲。

但是人无三六九等,职业无尊卑,古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职业诞生和消亡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

几年前,谈及AI、新媒体、区块链,或许都不过是当玩笑。当企业拿出50万年薪抢走还未毕业的AI人才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笑话。而这些人才,已经不再是一个985/211就能局限住。我看中的是你,不是你的学校。因为你们学校口碑不错,所以我对你们学校的毕业生更加认可。

倘若将所有的大学生贴上「合格」的标签,那211则会贴上「优良」,985贴上「优秀」。类比成商品,像985和211这种「知名厂家」、「知名品牌」所生产的商品,当然会被大众所熟知与接受。虽「合格」的商品中不乏亮点,但是终比不过品牌效应的影响。

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管是「名牌」或是「非名牌」,总有人去消费。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别好高骛远,但也绝不要妄自菲薄。

最后的


如多数鸡汤所述,学历不代表一切,学校只为你提供平台。但不可置否的是,985和211的平台,要高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踏上这个平台。

现在大多数招聘简章上面所描述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夸大,甚至一些企业直接复制其他企业相同岗位的招聘信息。

决定投递简历时,先熟悉岗位,熟悉企业,熟悉行业,不要不明不白地去把自己卖出去。并不是所有企业,所有的岗位都需要高学历与高能力。

饿着肚子不要上学,在提交简历前,也要吃饱喝足。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准备。认清自己,将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再匹配对应工作。虽没有一摞offer来得实在,但是这些offer,终究不会缺席。

「我推荐两个211的学生给你,今年毕业,面试了解一下?」

我给朋友发了短信。

一分钟后。

「好意思呀,其实我就招几个文职和一些销售,985和211的就算了吧,工作琐碎了,做不久。」


- END -

编辑|阿熊

你可能感兴趣的:(985和211,要如何去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