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心流"理论提出者. 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多年来, 他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 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
著作包括<<心流>> <<发现心流>> <<创造力>> 等畅销书, 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心流>>自1980年出版以来, 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 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关于本书内容, 社会学家郑也夫在序言中总结 "米哈里在本书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 而是附带现象.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 达到忘我的程度, 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心流能带给你的, 不只有幸福感, 还有价值更高的东西.
一. 心流, 快乐的源泉
爱默生曾说:"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 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这些感受源于我们内在秩序的缺失, 它是一种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不值得继续的感觉.
人类不满的根源主要是无止境的欲望.
心流, 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 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 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你处于最优体验时, 你会感到无比欣喜, 觉得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 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不被莫名其妙的力量牵着鼻子走.
米哈里发现: 幸福并非瞬间发生, 它与运气或概率无关, 用钱买不到, 也不能仗势巧取豪夺, 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纵, 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外界的诠释.
实际上, 幸福要靠个人修持, 事先充分准备, 刻意培养与维护. 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 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 具备了这种能力, 也就相当于接近了幸福的境界了.
二. 控制意识, 改善体验的品质
1. 情绪与意图
意识是某些我们能感觉到, 而且有能力引导其方向的事件, 诸如情绪、 感觉、思想、 企图等.
意图是将意识化资讯为秩序的那股力量.
2. 注意力与自我相互塑造
注意力负责从数以百万计位的资讯中挑出相关的资讯, 以及从记忆中抽取相关的参考数据, 然后评估时间, 采取正确的对策.
自我包含了通过意识的一切: 记忆、 行动、欲望、乐趣、 痛苦等.
更为重要的是, 这个自我代表我们点滴建立起来的目标的先后次序. 注意力塑造自我, 也被自我塑造.
一个人若能充分控制意识, 尽可能创造心流体验, 生活品质势必会提高.
心流的关键在于成长!
米哈里在研究中发现, 所有心流活动, 不论涉及竞争, 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 都有一个共同点: 它带来一种新发现, 一种创造感, 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 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
三. 心流的构成要素
1. 具挑战性的活动
挑战与技巧存在黄金比例, 当行动的时机跟当事人能力恰好相当时, 乐趣就会出现.
2. 知行合一并且全神贯注
一旦处于心流, 心灵完全没有容纳不相干资讯的余地, 精神熵根本无法趁虚而入.
3. 明确目标与即时反馈
心流体验之所以能达到完全的投入, 是因为目标明确, 而且能够得到即时的回馈. 而回馈只要眼我们投入精神能量追求的目标有合理的关联, 就能产生乐趣.
4. 掌控自如
5. 浑然忘我
6. 时间感异常
心流体验跟世间所有的事一样, 不可能绝对的好. 心流有使人上瘾的魔力, 因为精神熵暂时消失的感觉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同时, 最优体验的力量也可能会被滥用, 他既可以用于造福人类(如特蕾莎修女), 也可以用于破坏(如希特勒).
四.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心流并非易事, 但几乎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只要训练得当, 你也可以在走路、 吃饭、运动、游戏、 做题、阅读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心流.
1. 自得其乐的性格
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拥有控制意识, 获得心流的禀赋, 作者将这种天赋称为自得其乐的性格.
2. 家庭对心流体验的影响
自得其乐的性格, 不仅是先天形成的, 还会受到后天家庭环境的影响. 有助于青少年产生最优体验的家庭环境具有五个特征:
01. 清晰: 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 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
02. 重视: 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 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 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 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03. 选择: 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 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
04. 投入: 亦即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 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 全心全意做他感兴趣的事.
05. 挑战: 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一个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 和一个被生活压垮的人之间的差别, 无非是外在因素的综合和个人对这些因素的阐释, 也就是由他把挑战视为威胁或行动的契机所造成的. 培养这样一个自我规则很简单, 直接源于心流的构成要素, 可以简略地归纳成以下几点:
01. 确立目标. 要体验心流, 先得有一个清楚的奋斗目标.
02. 全神贯注. 学会在行动的机会与本身具备的技能之间取得平衡. 集中注意的能力越强, 投入就越容易,
03. 避免过于自我. 一个凡事以自我为心, 只谋私利的人, 自我或许觉得很安全, 但是跟一个愿意为了互动而投入周遭活动的人相比, 前者的自我显得非常贫瘠.
04. 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 能控制心灵就能使周遭发生的事情成为乐趣的来源.
工作的悖论
心理体验抽样法: 米哈里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 心流大多体验在工作的时候, 占比54%, 休闲时占比18%; 无动于衷的比例, 工作时仅占28%, 休闲时超52%. 对于工作的不满, 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01. 缺乏变化与挑战.
02. 工作中的人际冲突.
03. 压力太大.
作者认为真正能解决工作压力的方法是把它当做改善体验品质的策略.(比看电视更有价值的活动), 同时, 作者认为闲暇也很重要, 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 不浪费闲暇的人, 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