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花呗了没?

图片发自App


1.花呗不是病,还起来真要命

前两天在翻看朋友圈,无意间又看见一位同学抱怨花呗还不完了。

他抱怨道:“到月末了看看我的花呗待还款金额,谁能告诉我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Sorry,我确实不厚道地笑了(内心: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图片发自App


其实身边的朋友抱怨花呗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了,一边是欢乐地消费,一边是痛苦的还款,喜与悲之间,差的只是一个花呗还款日。

网友都说:“以前生活费是月光,现在是月欠。”“一如花呗深似海。”“我想戒掉花呗,但每次都会不知不觉欠一笔数目不小的帐。”

花呗很懂我们的心思,一边让我们痛快,一边让我们痛苦;一边让我们对花呗横眉冷对,一边让我们对他甘之如饴。

每到还款日,花呗似乎就成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对象,唾弃与厌恶程度可见一斑;但其他时间,花呗仍然是大众依恋的对象,爱他敬爱如父。马爸爸对我们的爱,都幻化成了花呗可用额度。

2.出来花,迟早要还呗

曾经我也是花呗的使用人群。用花呗确实爽,每付款一笔,自己银行账户的钱一分不少,虽然花呗的可用额度与日减少,但我似乎得到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少的又不是自己的钱,怕什么?

这样的心理带来的快感会持续,并且刺激自己的消费欲望,欲望就像膨胀的气球,不到还款日是体会不到炸裂滋味的。

这样下来,不愿相信的事实变成了自己认定的假象,并成功蛊惑自己。上一秒觉得自己穷到吃土,下一秒看看花呗可用余额,瞬间觉得自己仍然是富婆。

图片发自App


消费欲望在这样的供给下一步步吞掉理性,在先消费后还款以及各种消费主义的吹捧下,花呗成了打到理性的最后一棒。

在我使用花呗的那段时间,这确实是我真实的状态:

“包包口红?算了没钱了,先不买吧。”打开花呗看看花呗额度后,“额,扶我起来我还能花!”

到了还款日,离家出走的脑子似乎又长回来了,月初还完款,惊觉自己没生活费了,我才发现我似乎被花呗骗了,这样下去,我岂不成了月月借钱月月没钱的傻瓜?

图片发自App


理性被湮灭的最后一刻,我终于清醒,问天要了五百年的决心,默默修改了付款顺序,与花呗决裂。

3.既知不可为,便忍而舍之

花呗发布的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平均4个90后中就有1个人在使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而这一数据仍在增长。

没有可靠收入却有消费活力的大学生,正被花呗戳中痛点,在千万花呗大军中,我们成了花呗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因为欲望一旦滋长,就难以泯灭。

花呗是辅助消费的工具,而不是成为助长野蛮消费欲望的药水,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花呗本身,而是无穷无尽的消费欲望。

图片发自App


愿诸君使用花呗时多些理性,别被欲望蒙住眼睛。

不知道各位花呗可用额度还剩多少,大过年的,可别背一身债务才好哦!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你花呗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