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 学用融通——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

      亲爱的同仁、前辈们、老师们,早上好!岁月温凉,明媚无恙,十一月的美好和希望悄悄绽放。今天有幸参加送教下乡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拙见,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以任务为驱动,在坚持素养导向的同时落实语文要素呢?现在我就以今天这节课为例,谈谈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如何设计紧密联系的学习任务,探索教学实施路径。

一、如何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

(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表达

      新课标颁布以来,“学习任务群”成了语文老师们口中的热门词汇。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在《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用薛法根老师的话说:”任务就是做事,语文学习任务就是用语文做事,学生在用语文做事的过程中形成了核心素养。”另外,在课程内容中,也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那么,落实到语文教材中,又如何呢?

二、教学单元与“学习任务群”

      首先我们结合语文教材分析一下,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因此,对于同一单元的课文,可以采用学习任务群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凸显单元主题,从而落实语文核心要素。其实教材中每个单元内容大概可以这样表述:1.有明确的学习主题;2.主题之下的学习活动是相互关联的;3.主题之下的学习目标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不是抄抄背背那种单一、机械的任务)。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

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内容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8.慈母情深

19.父爱之舟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习作:我想对您说

语文园地

      从单元主题、文本特点和重点学习目标看,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和精神品质呢?一共三点:一是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通过整体感知、 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二是提高审美品位。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三是尝试表达与创作。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三、不同的语文教学观

      而以往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知识为中心:强调静态知识的认知,知识点是什么?认识第一,认识为重,不重视知识的运用,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践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是否学以致用,实践第一,以用为先,以用为重,在运用中逐步领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先要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观念。

四、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建议

      那么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我们在关注哪些方面呢?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维度:1.明确的学习主题。2.相关联的学习情境。3.系列的学习任务  4.语文实践活动

(一)解读教材,提取学习主题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之情”是父母对子女浓浓的关心和疼爱,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主题:体会父母之爱(学科大概念、指向核心素养、统整单元学习内容。)(宏观)

      学习任务群主题确定的原则:立足教材、着眼生活、指向语文

(二)联系生活,创设学习情境

1.真实的学习情境

(1)内涵:真实的角色感、真实的完成过程、真实的运用场景。

(2) 作用:1.唤醒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贴近生活)2.唤醒学生参与的热情 3.助力学生的表达提升

      本单元我们创设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紧紧围绕着“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我们无私的爱。(引导孩子们感受和记录生活中的父母之爱)

(三)指向素养,规划学习任务

文本内容

《父爱之舟》

目标定位

      梳理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场景;细读主要场景,联系上下文,感受父亲对“我”深沉的爱;理解题目的含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创设“父母之爱”主题情境,核心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别是:发现父母之爱——品读父母之爱——表达儿女之爱。各项任务层层深入,通过记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爱的表达方式,发现父母之爱;通过体会名家笔下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儿女对父母之爱的看法和感受。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语文学习体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每项任务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又有效保证学习能力的进阶。与此同时,教师对每项任务进行细化,制订任务评价细则,让学生的“学”有标可依,逐层攻破重难点,凸显语文要素。

(四)围绕任务,设计实践活动

      任务二:品读父母之爱——这个任务我们安排了两个节精读课时《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在本节课中,杨老师制作了助学单,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为优化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提升,杨老师还细化了小组合作的模式,做到兼顾全体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提升。这也是咱们宋教研员之前在我校教研活动时,提出的问题,那时我们并未探讨过这个方面,今天我们尝试着去解决“如何兼顾全体学生”的问题,至于效果是否理想,(从上课的效果来点评)另当别论,至少咱们敢于面对,积极探讨!

      “学”“用”结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因此杨老师在小组      学习提示里提出了圈画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交流,有同伴意识,并学会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在这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实有效的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可以素养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要素,在语文教学实施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使语文课堂既有条理,又不失有趣、生动的“语文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务驱动 学用融通——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