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任何人不可能改变,随着时光的流失,将成为故事。但对于每个人过往的那些特殊年份和地点,仍让人难以忘怀。
1988年10月,我有幸的成为工商银行大家庭的一员,转眼间,已在工商银行从业三十余载。光阴荏苒,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工商银行从计划经济到股改上市和今天改革发展的风风雨雨。作为众多工行基层的一员,在夯实工行大厦根基的同时,也积累了自己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到距县城东30里外的终南镇分理处上班。那是租赁的三间瓦房,1.2米高的柜台上装有铁栏杆,柜台把办公场所一分为二,柜台里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柜台外为客户办理业务区。办公设备简陋,主要有柜台、老式保险柜、捆钞机、票箱和传票柜等,这些伴随着我走过了四年的时光。
在基层网点工作,难免要和客户交流,下班后会到附近转悠,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文化深厚,客户朴实勤劳,每天迎得的是客户信任,过往的是成千上万的现金,承载的是当地人文和社会经济的交替变换,经历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弹奏的是工行业务发展一个个音符。
作为年轻的网点负责人,幸运的是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管好网点营运现金和员工人身安全,严格自我约束,坚持制度规定,准确快速办好每笔业务,最为欣慰的是,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信赖,存款稳步增长,实现支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获得支行领导称赞和分行的年终表彰,喜悦的心情,大家都脸上开了花。
在基层上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啥都靠自己,包括搞好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排除当地地皮流氓的干扰,还要克服诸多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记得当时终南镇虽然作为周至县东片的大镇,在90年代,居住环境还比较落后,每每在雨天路面是“水泥”路,晴天成了“洋灰”城,别的更不用说,人们的生活还达不到小康水平。
其实,对于我们最辣手的问题,还是解决大家每天的吃饭难题,刚开始对任何事物感觉都比较新鲜,兴趣来了自己做饭,不然就去街道里的饭馆吃,基本上是在吃遍镇上所有饭馆后,大街上成了熟人,再和临近的医院或邮电所的职工灶联系搭伙,一来二往,和这些单位的同志们就熟悉了。
当时网点没有安装电话,更没有手机,记得为了联系工作,会跑到隔壁邮电局打电话。有时会在他们电话机房里“优待一下”聊个天,看着他们繁忙的工作,看着电话程控接转一个个流程,深感他们的工作也不容易。
和医院人员熟悉后,住院看病走个后门自然不成问题,一次,附近亲戚家人患病在此住院,我顺理和主治医生屈晓社联系,医院给予病人不少照顾,病人很快康复。去年那天,在县中医院碰见了这位医生,一聊天才知道,他已晋升为周至县中医院的院长。
那时候,银行业务单一,网点主要办理存、取款和结算业务,存取金额基本为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业务较多,有存款上万元的就算是大户。个人业务靠储蓄存款,对公业务主要是镇上单位一般户,如电器开关厂、粮站、供销社、卫生院和个体户,除承兑汇票外,贷款业务几乎没有。
一天,终南镇最大的客户三里桥苗圃经理司晓升来网点办理业务,我接待了他,从谈话中得知他从事苗圃种植批发,货发往全国各地,收入还可以,看到客户大量活期存款后,建议客户办理定期存款转存,客户照办,三年后利息可观,特来感谢,我说那是我们应该做的......2021年国庆期间,自己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老客户司晓升写的文章,开始不敢相信是他,经过核实,还真是,没想到他是文采飞扬。听说苗圃生意已经由儿子接管经营,自己不再操那个心,每天很悠闲,有时作个诗写个字,顾上问一下,顾不上就不问了。
当时的业务处理全部是手工记账,计算利息用的是按键式计息机,要求做到日清月结,会计结算靠算盘扎帐,那时仅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晚上基本没有娱乐活动,每天下班后便主动练习算盘,学点钞,一遍遍的打传票一直到晚上11点多才睡觉;我记忆最深的是月结和年终决算,要对全部分户账、总帐及凭证进行核对,用算盘一遍打,直到总分核对一致,有时会因差一分钱的错帐而来回找,要加班到半夜甚至通宵。必须查找出原因,确实核对帐目平衡后,才能罢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深入,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工商银行的业务规模不断发展扩大,金融产品日新月异,涉及各个领域,逐步满足了群众的多项需求,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高质量的、庞大的电子化网络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营效益明显提升,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在终南镇工作的四年里,是我人生的起点,工作的方向标。在这里锻炼了能力,教会了我为人处事的信条,通过体验实践掌握了银行的各种业务,充满感恩、感激和感谢。
人常说,入乡随俗。多年的终南基层工作,因为对当地人文的兴趣,从走访客户并交谈中了解到诸多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由此才知道,千年前,终南还是周至县的老县城呢,历史悠久,文化沉积雄厚。
据《元和郡县志》载:盩厔,古县名,“西汉时旧县,县治在今终南镇西南300米的终南故城”,因建县时,终南故城南依秦岭,城南塬地藓原逶迤,连接秦岭主峰终南山,北有黑、渭二水,西有黑河、田河,东有东河、赤峪、涝河,特别是金牛河,由斑竹园向北,汇集十多处泉水,在城东形成九曲十八弯,流经城东部而过,设有过街廊桥。半城山景半城水,形成六水绕终南胜景。故山峦重叠而为“盩”,流水多而曲折而为“厔”,故以盩山厔水而得县名。与黑河以西的古武功县隔河相望,故黑水以西至眉岐一带有关盩厔县名与周公、召公、南宫适建宗庙等传说无关。
另据《三秦胜迹图》载:盩厔为汉时旧县,县治设在古终南故城,有山而为“盩”,“厔”为水流曲折迂回的假借字,因以“盩厔”而得县名,终南故城在省文物古遗址中也设为终南故城,汉时盩厔建县时,因县治在终南,以终南山水形胜而得县名,故有盩山厔水出终南一说,而今日人们对盩山厔水早已耳熟能详,但对盩山厔水的真正出处和含义却鲜为人知。如因周至古时盛产金矿而誉为“金周至”,户县因盛产银矿而誉为“银户县”一样,对其真正含义和出处出现诠释上的偏差。由此可见,“盩山厔水”的典故出自终南无可非议。
周至县城又是怎样搬迁到现在的二曲镇呢?
有史料为证:周至县古县城在终南故城经历了131年以后,于东汉建武3年(公元27年)将县治所在终南故城的周至县,并入黑河以西的武功县,县治在今二曲镇西古城村一带。北魏太平真君7年(公元446年)又将黑河以西、渭河以北之武功县并入周至县。太和11年(公元487年)又将渭河以北地区析置武功县,黑水以西武功部分划归周至县,县治仍在终南故城。西魏依北魏后期旧制。北周明帝2年(558年)在终南故城设终南郡,辖周至县,原终南故城因水患城毁而南迁至“豆村”,郡县制均以豆村新址而设终南故城。天和2年(567年)撤终南郡,迁终南故城于今终南镇东1公里处,在西河和蛐蜒河之间设置恒州,此时终南故城进一步扩大了建设规模,全城八门,东西依河桥为护城屏障,西南门外开建明心佛寺,在东大街建设古恒州城隍庙。在设古恒州的同时,于今苍峪设苍城县,广济暖泉设温汤县,将周至县治东迁至今户县甘河一带,在涝水以西。因当时官多县少,故而设三县,以便宜官就业。古恒州辖周至、苍城、温汤三县。建德3年(574年)朝廷为屏障傥骆古隘口,由甘河东迁周至县城于今周至县,恒州仍在终南。大象(580年)将苍、温二县并入周至县,恒州仍在终南。隋开皇3年(583年)恒州仍在终南,改由京兆郡管辖。唐武德3年(620年)又析出周至县黑水以东地区设终南县,废恒州,终南县治在古恒州旧址终南第三故城。在镇西南始建响亮碑群,在城北将周时道观改建为北帝宫,为皇家行宫,皇上及朝廷大臣西巡时常驻跸于此。宋扩建为“上清太平宫”。贞观元年(627年)周至、终南二县同隶雍州。贞观8年(634年)废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天宝元年(742年),周至县改名为宜寿县,至德2年(752年)又复名为周至县。由乾宁2年(895年)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光3年(925年)至宋(1106年)周至属凤翔府管辖。太平兴国3年,宋太宗颁诏在终南镇北兴建“上清太平宫”,号称玉皇大帝“人间行宫”。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在终南设清平军,改终南镇为清平镇,划黑河以东地区设终南县,军县镇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辖。金金佑4年(1216年)于今周至县东辛家庙二次设恒州,辖周至、终南、眉县三县,元初至元8年(1264——1278年)废除二次设的恒州,将终南县并入周至县。因元兵入终南,烧毁城东半部和上清太平宫等宫观寺庙及城隍庙,终南故城由八门缩小为六门,向西缩回近1公里,原东大街城隍庙被弃置城外东关。至此,终南故城历经了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历经周、秦、汉、唐、宋、元各朝的辉煌里程,自元以后,终南镇一直为周至县辖的周至东部地区重镇,终南方言和周至方言也各自包含着县西和县东的悠久习俗和传统文化。至此,终南故城的历史也暂时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