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抗疫支援日志(六)

第六天  9月17日  周六  阴天

采样地点:文殊院一带的院落

巷子里的一束光

    昨晚接到任务通知,今早6:15分就要准时出发,早餐只有带上车利用路上的时间吃了。六点左右的清晨天刚刚蒙蒙亮,坐上大巴车,转了几条街,没想到又来到双眼井社区那个巷子门口了。昨晚连夜拉来的物资,已经被凯院和两个司机师傅分装好放在车上了,大家下车就人手领取一包,也是避免去社区领造成人员拥堵。每个环节每个时间点,大家都在总结,都在付出,只为早日打赢这场战役。

巷子里的一束光

    再次走进卫民巷22号的巷子里,大家提着单品包,三三两两静悄悄地穿梭在巷子里,而我紧跟在后面,内心感应着巷子里的一草一木,时而看看两边,墙上的文学宣传,时而用手机拍下值得纪念的一幕。远处微弱的灯光照射下,仿佛就是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勇敢前行,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忍不住快速拍下这一副美好的画面。

    走到社区门口,墙上一段巴金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人要想长久的活下去,只有把生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道德不只是利他的,也是利己的;奉献不仅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奉献。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生命开花,每棵树都需要雨露滋润,离开了社会,我们都会枯死。有了道德,人生才会开花。”生命因付出、奉献而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向着前方的那一束光,毅然前行...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


   

  文殊院,感谢你,我曾为你奋斗过


    不知不觉,秋风袭来,微风不燥,秋雨绵绵。从来不曾想过,天刚蒙蒙亮的我们,穿梭在青羊区曾经最繁华的地带,文殊院街道。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康熙年间集资重建,改称为文殊院。这里也是成都室内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庙,也是全国重点寺院。这里香火不断,游客如织,也是旅游圣地。这里的美食几条街,也深深地吸引着成都人民,宫廷糕点、钟水饺、川西凉粉、甜水面、糖油果子、特色饭店、盖碗茶等,满满的老成都味道。

文殊坊街景
疫情下的文殊坊

    而今疫情之下,按下暂停键的文殊院街道,更是难能可贵的清净,一眼就能望到头,放眼望去,整洁的街面、两旁的商铺早已关闭很多天了,那颗老榕树还是毅然竖立在风雨中。穿过一个又一个的铺面,一个又一个的小院,内心与它们链接,仿佛在告诉我,谢谢你们大白,今天又要辛苦你们了。

    宽阔的大街上只有勤劳的环卫工人,变成大白,一刻也不停地为这座城清洁、消毒。偶尔骑车共享单车穿梭的社区蓝马甲网格员和红马甲志愿者们,正为大家的解放而奔波努力着...       

    听说这里已经封控快二十天了,难以想象,可以说在历史的长河里的文殊院难得这样按下暂停。其实转念一想,这场疫情让这里暂时停一停,也是在做一场反思、自省,让大家懂得珍惜、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保护环境不再是国家的事情,而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当穿梭在这里的大街小巷,我和莎莎认真地打量着这里的建筑,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近过,曾经也是路过来逛逛,或是匆匆一别。莎莎看到旁边的建筑,上面写着“胡桃里”,原来这里就是胡桃里啊,成都的网红打卡地,很多年轻人喜欢来这里逛胡桃里音乐。那等解封后,我们相约来这里,再听听这首《成都》吧。

    一路畅想后,到达任务地点。我们八个人被分配在这个点位,然后跟随支援的志愿者团队,像是点点星光播撒在这里的大街小巷里。这里的名字也独具奇特,什么金丝街、银丝街、通顺桥街、楞伽庵街等大大小小一共有15个院落和铺面。由于今天的医务人员不足,点位也安排不满,大家只有抓紧时间,先采集完的组队再继续去下一点位完成任务。

    看来今天的任务也不简单啊,不过还好,每个小院里可以通知居民们下楼来核酸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无比欣喜,也意味着每天逐渐在好转。大家互相问候,见面第一句总是询问要解封了吗?可以出去买东西不?老爷爷、奶奶们总盼着可以出去买菜就好了,孩子们盼着可以回到校园就更棒了,上班族们也在期盼回到正常是上下班状态。而毅然坚守在院子门口那些带红袖章的社区志愿者们,谁不想赶紧回家啊?

    奋战到十一点,各个点位都顺利完成任务。大家清理好物资,把采样标本送到接收标本的老师手上,核对好数据,完成交接。每一次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都深呼吸一口气,有条不紊地做好消杀工作,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大家,保护家人。

    疫情之下居然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哪怕是再陌生的陌生人,都与你我相关,都彼此叮嘱,希望对方好好的。

    返回社区的路上,再次行走在文殊院的大街小巷里,蓦然回首,看到街头牌坊上的“文殊坊”,心里升起莫名的感恩之心。

    感谢您文殊院,我曾为你奋斗过。疫情解封后,我们再相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羊区抗疫支援日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