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科研人员"在中国是如何产生的?

感觉就是为一些只会搞科研不会讲课的科研大神们设立的。

其实这种大神在现在大学里还挺多的,我身边就不止一个毕业入校就破格副教授,但上了一年课面对学生时还会两腿打颤说话结巴的老师。

然后专职科研人员这个制度算是完美的解救了他们。

一般而言因为没有课时量的要求,所以专职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审条件会略高于对以科研为主的教师的要求,但这对那些科研怪杰来说,基本上是毫无压力的。

至于非事业编制这一点,我觉得其实不用太介怀。

首先高校的事业编制还能存在多久本身就是一个疑问。

其次现在高校为了吸引人才,对专职科研人员的待遇一般是于正式在编教职工等同的。有些实行年薪制的高校甚至于如果科研做的确实出色的话,还会比正式在编教师拿的更多一些。

综上,我觉得这个制度未来可能会成为高校人才引进的一项重要补充。和师资博士后一起,实际上就是目前淡化高校身份和编制的一种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职科研人员"在中国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