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如何落实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1.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

当人一旦离开知识的怀抱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以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常用的段落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师要对以上内容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自学、乐学、研学,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准确合理的培养学生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素养。

2.积累语言能力

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能力培养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摘抄出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等,使学生在长期积累和生活经验中收获许多新的词和句子,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小题库”。这样不能够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认知程度和背诵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最终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好习惯。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利用情感体验教学法

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的学科。从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学习内容能够体会到,语文学科是情感表达和生活经验引起共鸣的过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设疑入课,让学生阅读全文后进行解疑,使学生理清关系中,体会到小蝌蚪和妈妈的情感故事,从而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而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2.延伸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当今教育下新颖的教学模式,它能够通过同伴之间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进行学习和进步。这种方式还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和掌握程度分享给其他学生,大家团结互助,各抒己见,共同进步和共同成长。例如:教师在讲《四季》一课时,先交流已知生活知识,再分组讨论,接着画四季,最后代表上台讲。这样的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拓宽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思维模式。

3.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人

语文素养的教学有时也可以被看作是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对外界事物采取探索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讲解《春天来了》时,可将此课改为课外活动课,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零距离的与自然触摸,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发现进行探讨,最终得出呵护、保护大自然的建议。使学生在触摸、观察、发现中学会语文知识,最终形成语文的素养。

渗透核心素养教学:

优化课程内容,促进核心素养有效渗透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需要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然而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将知识、情感和思想做到相互渗透、融会贯通。语文教师只有迎难而上,重视优化课程内容,才能提高核心素养渗透教育的质量。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或资料,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的破败,激起学生心中复杂的感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此阐述自己的心声,加深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另外,优化课程内容还应注意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师除了要运用好教材,还要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活动场景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感情和思想文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桂林独特的山水风光,进一步感受桂林的美,进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又如,在教学《秋的原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秋游,学生走出教室,踏上郊外的原野,去观察和欣赏芦苇、稻田、枫叶、晚霞、炊烟以及大雁等,亲身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色,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感受能力。

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措施:

注意教学方式创新

小学生的一个特征就是较为活泼,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能注意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各种新型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之后,教学手段也有了质的飞跃。和过去仅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案对比,现代小学语文中的各种教学方式能从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班级展示交流、课本剧表演等众多形式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的时候,既可以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上创新,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在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寻各种知识,促进教学创新的效果。

推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

小学阶段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由内至外的教学小学语文培养。而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阅读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方式,但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应试教育的成绩,有时候会强制学生阅读某一本书籍,甚至还可能将完整的文章拆分开来,让学生零碎的阅读文章,这种阅读方式直接就导致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因此在开展核心素养模式的教学工作时候,要将阅读培养工作放到教学工作的关键位置,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文学书籍,增加阅读量。

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阅读培养教学的时候,应能结合阅读培养的需要,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比如“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课程化、引领读整本书、推进亲子阅读和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和生活、时尚”等阅读教学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目标、新境界等教学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