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时间记录营2.1 计时-20200420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时间记录营
今日主题:2-1计时
学习日期:2020年4月20日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1 温故

(1)关于时间记录类别的名称使用两个字还是四个字
崔律的时间记录类别基本上是两个字、三个字,可能跟性格相关,偏商务、偏理性。
崔律之所以建议大家尝试设置四个字的类别名称,是让大家去尝试。如果尝试后不习惯、不喜欢,可以再更改成两个字。只有当大家尝试后,经过对比后,才能确定哪一款是自己想要的。功不唐捐。
(2)@诸慧:从颜色到命名,都要体现“我喜欢”,喜欢才有动力去做。
我:的确如此,当我们投入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时间记录的类别的名称、颜色、图标,当我们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时,会感觉非常得快乐,有动力去做时间记录,有机会坚持一辈子的时间记录。

1.2 知新

1.2.1 时间记录三部曲:设置类别、计时、统计与分析。

第2周的课程主要是计时。目标是帮大家养成及时计时的好习惯,尽量不出现补记、漏记的情况。

1.2.2 两种计时方法

(1)某任务开始时,计时
位置:活动界面
操作:点击要记录的类别,填写备注,开始计时。做完这个活动,开始下一个活动时,直接点击下一个活动对应的类别,会开始新活动,并停止上一个活动。
(2)某任务结束时,计时
位置:书本形状的界面,可以选择活动历史清单或饼图界面。相比来说,活动历史清单更方便查看,建议在这个界面操作。
操作:点击右下角的“+”号。选择类别,点击时间段。
提醒:找到你喜欢的计时方法,并且区分不同的场景。

2.[践行]我今天的刻意实践:

尝试了晨间微运动开始时计时,需要手动输入微运动,没办法使用“备注关联补全”的功能,感觉很不习惯,总觉得多花了时间。

3.[分享]我在计时的亮点:

(1)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计时方法。我的选择是:除了睡眠以外,都使用任务结束时计时,时刻停留在活动历史清单界面,减少了切换界面的次数,节省了时间。
(2)规范备注的内容及格式,尽可能使用“备注关联补全”和讯飞输入法的“常用语”功能。好处是填写备注时省时省力,另外便于日后检索。举个例子,我设置的精时力听课、写日志小类的备注规则是“课程专栏:课程编号”,比如“4月早起营:1.1课”、“3月时间记录营:2.1课”,日后通过搜索“3月时间记录营”,可以看到该课程专栏所有相关的听课、写日志的记录。也可以通过搜索“3月时间记录营:2.1课”,看到跟2.1课相关的听课、写日志的记录。
(3)最小活动持续时间我使用的默认的“无”。偶尔会出现小于1分钟的记录,但是不多。

4.[复训]我在计时的不足:

感觉自己不使用“任务开始时计时”的另一个原因是:虽然多数情况下按照日清单的安排进行下一个任务,但是有时会突然变化,比如该学习的时候,突然间去整理聊天记录了……如果使用任务开始时计时,还得点结束,然后去修改记录,耗费时间,不如任务结束时计时,更加清楚自己刚才做了什么,属于哪个类别。当然,这点反映了自己没有严守日清单的一面。
还有一层思考是:已经用日清单做计划了,时间记录App就不用重复计划的功能了,还是做记录和回顾的工具比较好。两者相互配合。

5.[发现]我的疑问:

Atimelogger App本身是否有筛选和计算功能?
比如筛选时长。比如筛选出跟“3月时间记录营”有关的记录,并且能统计不同小类的时间、总时间、记录的条数、平均时间等。

6.[看法]对于精时力学习的类别设置,我的经验是:

2019年,我的精时力学习属于“学习成长”大类的“微课学习”小类,而且还不是精时力专用,偶尔听其他微课、TED演讲等也会记录在“微课学习”类别。当时会在印象笔记中做时间日志和任务记录,记录不同环节(听课、回听、写日志)的时间花费,并且统计平均时长和总时长。在制定下周计划时,这个时长作为参考,来规划崔律微课学习的时间。坦白说,时间日志和任务记录也要花费时间。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这两个工具的部分功能完全可以通过Atimelogger来实现。

2020年,由于在家办公,一直没有启用时间日志和任务记录。在学习精时力微课前,灵光一现,新建“精时力”大类,下设“听课”、“写日志”、“思考实践”、“陪伴赋能”小类,专门记录精时力的时间花费,并通过备注来记录课程专栏和课程编号。为了统计的方便,每周日上午会将各环节的用时记录到Excel中,进行计算。该Excel是记录学习成长的工具表,每年都会更新,所以也没有增加太多额外劳动。感觉这样的话节省了制作时间日志和任务记录,手动录入时长,手动计算的动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把节省的这些时间和精力用于更好地实践、更好地思考等。

综上,我更倾向于将精时力细分成小类,分别记录和统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日志-时间记录营2.1 计时-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