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德充符 (一)

第五篇《德充符》

主旨讲述对于外在而言,更应重视人的内在,提升内心修养,及对宇宙万物的认知。

德行充足者,知晓宇宙的本源,懂得事物运行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从而内心散发出吸引人的精神力量。

德充符的德与得相通,意为具体事物得之于道的显象,是道的载体,通过感知万物所进行的行为,非社会阶级产物人为之道德。

道,是谓阴阳调和,御天地万物于自然。德,得也,万物各得其所欲。

此篇用六个寓言故事阐述道德内养如何修养、充沛。仍继以往,分小点诠释。

第一章

写兀者王骀行不言之教,通过常季问孔子,得知其超凡的精神力量。

1.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鲁国王骀,双腿俱没,而跟他求学的弟子与孔子的弟子数量相当。常季问孔子: 王骀,没腿之人,跟他学习的弟子却与先生的弟子各占鲁国的一半。

2.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他,立,不施教,坐,不议论。弟子们空虚而来,满载而归。真有不用言语说教,无形感化,使内心充实的教导境界吗?他是怎样的人?

3.仲尼曰:夫子, 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孔子说: 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也不及他,只是还未前去请教。我将拜他为师,又何况那些不及我的人?岂止鲁国人,我将引领天下人跟从他学习。

4.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常季说:他是一个兀者,学识竟超过先生,像这样的人,思想会有多与众不同?

5.仲尼曰: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仲尼说:生死是人生大事,却不能使他随之变化;虽天塌地陷,他也不会随之动摇;他明察真谛,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坚守自己的本初。

6.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常季说: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回: 从万物相异的角度看,肝、胆虽彼邻,却像楚国与越国一般;从万物相同的角度看,万物皆一体、一样。

7.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如了解这些,就不因外界声色扰乱心境,心灵一直遨游于和乐之境。

从万物相同的角度看,不因失去什么而有差异,因此王骀觉得丧失了腿就像失落一块泥土般。

8.常季曰: 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常季说: 他用智慧提升自己的修养,明心见性,得出万物普遍的规律,在他眼里万物又有什么之最呢?(最重、最轻…)

9.仲尼曰: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孔子说: 人不应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而应在静止的水面临照。唯静止的状态才能使其他事物也静止下来。(明心见性)

10.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草木禀受大地孕育,唯松柏承地之正气,因而冬夏常青;

众人禀受上天之命,唯尧舜承天之正气,因而为万民之首领。

有幸能端正自己,以正众生。

11.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 雄入于九军。

信守承诺者,无所畏惧,勇士一人,敢闯千军万马。

12.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为求名节的志士倘能如此,何况那撑握天地、包容万物、只把身体当寄寓、把耳目当虚设、用同一智慧去统一所有的认识,且心灵鲜活的人呢?

13.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他会选择某日登仙羽化,人们会尊崇他。他又怎可能把世俗的事情当回事呢?

备注: 此篇整理于二0二0年 七月读书笔札。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润读书笔札丨庄子 德充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