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9 回忆故乡的中秋夜

小时候,总是期盼着中秋节的来临。这天,不仅是家人团圆,吃些好吃的。更兴奋的是晚上可以观赏放飞孔明灯,尽情玩闹。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绚丽的晚霞,月亮从故乡村边的海面上悄悄地升起,乡亲们在忙碌着中秋晚宴。那时由于经济凋敝,物资匮乏。乡亲们中秋夜吃的的菜肴,没有现时这么丰盛。只是以地瓜为主材料的,烹饪出 “时来运转”、“一团和气”之类的家乡特色“佳肴”。

那时也吃不上月饼,仅仅吃些用面粉蒸的糖粿,或者粿包等。虽然没有如今各种包装花俏的月饼精美。但是,这些纯天然粗粮制做的食品,味道淳朴,令人回味。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晚餐后,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老家院子的石榴树枝头,皎洁的月光,温馨地洒落在老家的小院子里。邻居的姐妹们围坐在石桌边,入迷地听着母亲讲述“剪月华”故事,憧憬着美好的愿望。

我则与邻居的男孩子们悄悄地跑到路边的木麻黄树下,或捉迷藏或打打闹闹,玩得尽兴,欢乐的笑声在村庄里回荡。最难忘的是中秋节晚上,观赏点放孔明灯。孔明灯,又叫祈福灯。传说唐末五代时期,一个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发明的,当时是用作军事的联络信号。由于灯笼的外形像似诸葛亮戴的帽子,所以取名孔明灯。后来流传下来的在中秋节点放孔明灯,人们多作为祈福许愿之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9-19 回忆故乡的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