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之间有个娃》第一章打卡

2019.8.19阅读打卡

从昨天下午拿到这本蓝玫老师著的《家校之间有个娃》心中欣喜不已。今天早上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吃过早饭又坐下来阅读。认真阅读完第一章的内容,心灵也被书中的内容感化的无比柔软。

这本书没有高深莫测、艰涩难懂的理论,都是如春风化雨般贴近教学实际的唯美小故事。边读这些故事,边在心中对比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点滴中启发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章的内容讲了一个新生一年级的小女孩萱,从一个爱哭娃最后变成一个坚强、自信的女孩。萱的变化,让我们看到家校共育的神奇力量。她的变化离不开老师的及时关注和耐心引导,更离不开父母在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中得到的有效指导后的家庭教育的努力成果。

读这一章的内容,给我触动最大的是蓝玫老师和萱的妈妈交流过程中所说的话。蓝玫老师说:“萱的敏感,其实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表现。”她用哭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或者表扬。

这让我想起我家爱哭鼻子的儿子。儿子出生后,由于要上班工作忙,儿子不到两个月就交给婆婆带。每天只有下午放学后才能陪伴儿子。老公成年在外打工,一年在家的时间寥寥无几。儿子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渐渐长大。直到两岁十个月的时候上幼儿园,儿子身上潜在的性格弱点爆发出来。在班里儿子很少讲话,性格极度内向。我因为工作忙,接送儿子的次数一把手能数过来。他极度敏感,一句话就能惹他嚎啕大哭。小时候我还有耐心哄哄,随着年龄增长,儿子越来越爱哭。我一听到他哭,头痛的就像唐僧念起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心中的怒火“噌”的一下火冒三丈,立马横眉冷对扬起手大打出手。哭一声在屁股上打一下。面对儿子的哭,我没有像蓝玫老师那样用“疏”的方法去疏导。而是简单粗暴的“堵”。因为长时间情绪的“堵”,内心极度压抑,让儿子变得越来越急躁。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阅读完这一章后,我找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功的密码――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自身很多问题就会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自行修正和改善。接下来我要和儿子一起开启亲子阅读之旅!相信不久后,儿子也能从爱哭娃成长为一个自信、坚强的男子汉。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校之间有个娃》第一章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