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健康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疫苗目的是进行体液免疫预防,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

  疫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疫苗品种和疫苗研究技术。随着结构生物学、反向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疫苗研发正逐步迈入新抗原发现及免疫原精准设计的崭新阶段。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疫苗研究技术逐步提升质量水平持续提高。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疫苗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仍然处于跟跑状态,体现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我国虽然在部分类型研发与国际同步甚至略有领先,然而在病毒载体类型多样性、mRNA规模化制备及核酸疫苗递送系统、蛋白质结构设计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疫苗生产技术已较为成熟,疫苗质量水平正持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以研究院所和高校为主的基础研究体系和以企业、疫苗研究中心为主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体系, 一大批处于床前研究或临床研究中的疫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过去,天花等传染疾病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这类传染疾病具有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一直在与疾病做斗争。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疫苗的发明让一些传染病销声匿迹。可以说,没有一种预防性卫生干预措施比免疫更具成本效益。国际社会一次又一次认可疫苗和免疫接种的价值,这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大量传染病,而且越来越多地用于防控,由传染性因子引起的若干慢性病,扩大获取免疫服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预防与百日咳等传染病有关的痛苦和死亡,还有助于巩固国家教育和经济发展等优先事项。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布,使得中国疫苗人为抗击新冠病毒做出更大贡献感到了更大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一种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四种灭活疫苗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一期或二期临床试验。 人们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细菌、病原体、病毒从呼吸道和其他途径进入人体致使患病机率增加。新生儿的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难以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在吃、喝、排泄、呼吸的过程中更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这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威胁。因此疫苗接种工作从婴幼儿时期就应受到重视,疫苗接种能够为人体构筑免疫防御屏障,抵御细菌、病原体、病毒的入侵,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疫苗的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宝宝产生抗体,使得病菌在浸入身体后自动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御病菌,避免宝宝感染到这些疾病。当宝宝免疫后患上该疾病,病情也不会太过严重,治疗后也不会给宝宝健康造成威胁。 由于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在免疫监视和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利 用免疫系统治疗癌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免疫治疗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代表了恶性肿瘤治疗的范式转变,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外科手术、常规化疗和放疗的新型治疗法. 除了治疗方面,肿瘤预防的研究也是一直以来的热点. 全球肿瘤疫苗研究有长达 20的研究史,但是都以“免疫耐受”失败告终,而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为此瓶颈提供望. 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 DNA 和 RNA 测序,科学家们寻找肿瘤细胞因基因突变而特异表达的肿瘤新生抗原,然后构建个性化的肿瘤疫苗,回输到体内激活免疫细胞,并杀死带有抗原的肿瘤细胞. 同时,这些免疫治疗方法也有部分共同障碍,如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发展等. 但也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如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疗法,癌症的组合疗法等.CAR - T 和肿瘤疫苗对部分癌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及联合免疫治疗也部分解决了单一治疗的不足,这标志着癌症免疫治疗新时代的开始. 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例如: 如何选择和递送肿瘤抗原以及针对不同癌症患者的免疫抑制或逃避机制进行个性化治疗; 如何克服肿瘤疫苗免疫原性弱; 如何克服CAR - T 治疗的脱靶效应以及细胞风暴问题等,都是今后要努力的目标. 只有更深入了解肿瘤逃逸机制以及探索更精准的针对性治疗,才能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持续有效的治疗.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

      在欧洲,十七世纪中叶,患天花死亡者达30%。人们从经验得知接种人痘或牛痘,可获得免疫力,预防天花,但对病原体及获得免疫的道理却全然不知。细胞免疫学的发展明确了T及B淋巴细胞经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分子,受体与抗原结合的信号细胞表面传至细胞核内,导致基因活化,使细胞进行克隆扩增,并分化为效应细胞,表达功能。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外界抗原数目庞大,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的数目也必然庞大,如--个基因编码--个受体分子,体内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基因目。再则,细胞表面的信号,怎么才能传入核内?信号类型与活化的基因种类,及细胞功能之间是怎么联系的?1975年后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从基因水平揭示了B细胞及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从分子水平阐明信号转导通路、信号类型与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及效应机制;揭示出细胞毒性T细胞致靶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这些研究不仅开了分子免疫学,更使免疫学进展到以基因活化及分子作用为基础,理解免疫细胞生命活动与功能,理解细胞与细胞间及免疫系统与机体整体间的功能。免疫学的研究阐明并揭示出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了医学和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 治疗。今后的免疫学防治,将以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及免疫应答的可调节性为根本,寻求有效的措施,而不损及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自然界生物物种间的共同进化,致使在人类间总会有新的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如艾滋病及2002年发生的SARS病,免疫学的使命是早 期觉察和消灭传染病。目前在人类的各个器官系统中,以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研究最为清楚,今后,仍要以免疫细胞及免疫学方法为主要手段,研究并开发功能基因及功能蛋白,以防治疾病、提高健康、预防生物恐怖。在新的世纪中,免疫学对医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必将有更大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免疫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