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再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觉得时光漫长了……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春夏秋冬弹指间,一瞬即逝忆童年。回不到的童年,回不到的小学,那么70后、80后、90后共同回忆的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会带给我们哪些珍贵的回忆呢?
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骄傲的孔雀
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只要看到谁长得漂亮,它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
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树上的花喜鹊很有礼貌地向他点头问好,它理也不理。
忽然,孔雀发现湖里有一只鸟,跟它一模一样,也十分漂亮。它立刻停住脚步,展开尾巴。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谁知湖里的那只鸟也停住脚步,展开尾巴。美丽的尾巴也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骄傲的孔雀有点儿生气了,它睁大了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湖里的那只鸟也睁大了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骄傲的孔雀可真生气了,它昂着头,挺着胸脯,向前迈了一大步,没想到一下子掉进湖里了。
孔雀不会游泳,它在湖里挣扎了半天,好不容易抓住了树根,才爬上岸来。它回头朝湖里看看,湖里的那只鸟,也浑身湿淋淋的,在发抖呢!孔雀这回可高兴了。
树上的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孔雀看了花喜鹊一眼,不高兴地说:“丑喜鹊,你笑什么?”花喜鹊拍拍翅膀,说:“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也不认识了!”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学初中的时候会看到课外书或者听小伙伴对这首诗的恶搞:春眠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麻将声,输赢有多少。或者是: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当时觉得很有趣味很搞笑,现在看来相当幼稚了,如今笑点变得很高了,就体验不到儿时的那种欢乐了。
丑小鸭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在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它“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鸡公啄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能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 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气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它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它扑扑翅膀,向湖面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白天鹅呀!
称象
中国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条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想起第一次学到“摇头”这个词,但是不知道是表示同意还是否定,当时还会把“摇头”和“点头”划等号,真是不可思议。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了江里。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有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记得老师讲这篇课文的那节课,在课堂上提问,认为这样可以把宝剑捞上来的请举手,当时还有一部分同学举起手了的。而我的思路比较独特,我是觉得因为江水太深了,即使立马跳下江去捞,也无异于“大海捞针”,所以才觉得无法实现,自己的这种思想好像和大众教育不太一样吧。
带有敏感字,就不发文字了。
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zl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zl,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zl来了!”
周zl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zl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zl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特别喜欢这幅背景画,那个小牧童站在一头黄牛旁,可能是因为我对古代生活的向往吧,那种田园生活:蒙蒙细雨中小牧童骑着黄牛横吹短笛慢悠悠往家去,背景是大山之中,一片田野旁有几棵柳树随风飘扬。因为热爱,所以用这幅图做成的头像一直在用,用了好多年……
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明珠一样闪亮。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对着夜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我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星和那颗星星,总是离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它们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对着的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东汉人。他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依稀记得几次,在晴朗夏日的夜晚,数了数天上的星星。北方的晴空总是那么宜人仰望,徐徐的凉风阵阵吹来,满天的小星星像是眨着眼睛向我微笑,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夜晚吗?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