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记得上学时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只知道这可能是一道考题,而如今再次看到这句话时,我对它有了自己的理解。

1、什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话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这是一种豁达的胸襟与处世态度。

一直以来,我十分羡慕能做到此境界的高人,他们已经超越了自己情感,能收放自如,掌控自己的情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千军万马压境而坦然自若。他们淡定从容,笑看云卷云舒。仿佛一切在他们看来,就是那么淡然。

我想模仿,总是模仿不来,想修炼,又不知从哪入手。慢慢的,我才发现,这种境界其实,就是一个幻觉,说白了,就是根本做不到。

2、我们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们是人,会思考,有情感。看到事物做出一定的情感反应是进化出来的结果,可以让我们迅速做出判断,从而达到自我保护。

比如,我们祖先看到猛兽靠近,产生恐惧心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拔腿就跑,而不是面不改色仔细端详一番。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同样,我们去鬼屋,害怕时,就是发出尖叫,夺路而逃。这是本能的反应,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生活就是一盘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生活本身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用一成不变的心境面对所有的事情。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结局,或难受,或喜悦。常说生活不如意十之有八九,但还有一分的喜悦等着我们。

我们还要面对着人间的烟火气,我们还要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还要体验喜怒哀乐。而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是我们先有了这样的体验,才慢慢的到达的境界。

3、我们怎么才能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

纵使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情感体验,但我们仍然不想有这样太多的羁绊,我们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质上是我们对情绪的把控,而这种把控,其实就需要我们具备逻辑思考能力。

比如,考试前,你吃了一个咸鸭蛋,这次考试成绩出奇的好,你想来想去,认为就是这枚咸鸭蛋发挥的功效,于是下次考试前你又吃了一个,结果考试时,突然肚子疼痛厉害,不得不提前交卷。

一前一后的对比,落差很大,因为我们并没有抓住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有用知识的储备量。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再寄希望于任何不可靠的因素,从而把精力放在知识的学习上。

提升逻辑思考能力,能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事情的本来面貌,从而不会再盲目的付诸自己的情感。

其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们内心一种渴望与向往,并不断促使自己前进的一个动力。当我们还有想不开的事,过不去的坎,这句话就在提醒我们不要气馁,想开一点。而当我们一次次从悲喜中走出来,从极易受情绪支配的状态中走出来,我们就会一次一次的接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这种状态。

我们还要明白,千万不要因为达不到这种状态而自卑,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需要一辈子的修行。所以,好好生活。

谢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