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梁衡的21堂作文课》1

今天开始读《梁衡的21堂作文课》。

首先,自序就让我眼前一亮。大家都认为写作的前提是阅读,但是梁衡认为写作的前提是“背书”。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过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梁衡善于运用比喻,用跳舞,用老牛吃草,来生动形容积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积累,所谓的深浅、风格都是妄言。这一点特别适合中学生,有很多中学生说不会写作文,或许就是因为胸无点墨,才会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就要养成积累背诵的习惯。

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很多人担心记得多了,是不是就会变成“两脚书橱”,影响创造力。说实话,这也是我的担心,这一点,梁衡给出了他的解释。

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暴君隋炀帝杨广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梁衡认为如果王勃肚子里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绝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梁衡的21堂作文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