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之前聊过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我们今天聊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

虽然过去几千年,但她的传奇一生和故事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公元前5世纪,在春秋时的越国,现浙江绍兴诸暨的苎萝村,有位美女名叫西施,她自幼随母亲在钱塘江边浣纱,故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远近闻名的美女。

她的美,让人惊艳,就连水中的鱼儿也被她的美貌吸引,以至于她在河溪洗衣时,水里的鱼竟为欣赏她的美,忘记了游水,沉到了河底。因而她就有了“沉鱼”的美称,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这里面有个“勾践破吴”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了解。

清代蒲松龄曾写过一首自我勉励的对联,其中下联就是描写的这个典故,“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当时,处在江苏一带的吴国十分强大,是春秋五霸之一,国君夫差统兵灭了越国。

越王勾践做了俘虏,受尽凌辱,苟且偷生。

后来被放回国,卧薪尝胆,发誓报仇。

他采纳了大臣范蠡、文种的意见,决定使用美人计,则选中了西施,教以歌舞礼仪,献给了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丽,整日歌舞升平,不理朝政。

重用奸臣伯嚭,并且嫌忠心耿耿的大将伍子胥碍事,将其赐死,从此国势日衰。

而越王勾践却趁机休养生息,发奋图强,灭掉了吴国,成了春秋新的霸主。

局势反转,西施是其中的一颗重要的棋子。这个贫穷而美丽的浣纱女子,为国献身,便成了历史上一个永恒的热门话题。

关于西施最后的结局和归属有众多的版本,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版本。

相传,后来的后来,她和范蠡泛舟江湖,风里雨里,都在一起。

后世的人也把西施看作美貌女子的象征。

多少的个朝代更迭,每当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子,自然就会联想到西施,认为江上女儿同她一样美丽。

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江边浣纱女的命运是不同的。

迄今两千余年,那些文人墨客,包括一些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对她的吟咏、著述,就没有停止过,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在戏曲歌舞书画以及影视中,她常常也成了主角。可见西施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因为她的美好已置入我们心中。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题名为《浣纱女》的诗,作者既不是擅写柔情万种的佳人,也不是擅写春花秋月的才子,而是以写边塞诗著称于中国诗坛的唐代诗人王昌龄。

就像我们昨天聊的那位诗人高骈,明明是一位铮铮铁骨的汉子,写出的诗却是柔情似水。人啊,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无一字说西施之美,却句句在说西施之美。

这首诗是诗人为了赞颂盛唐朝政而作,是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

全诗话语平白明快中有耐人品味的意蕴,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讽刺了历代的荒淫统治者。

《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唐•王昌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子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如花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前两句的意思是钱塘江边是谁的家乡呢?江上的女孩全部都漂亮如花。

钱塘江: 在今浙江。

前二句写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这些女子是谁家的女儿,是从正面对钱塘女儿进行热烈赞美。

其中,“是谁家”三字的用意并不是在询问这些女子是谁家的女儿,而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对钱塘女儿的赞美,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同时,诗人只用“胜花”二字写女子之美,简洁而形象。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后两句意思是好色的吴王统治时她们不敢出门,如今却毫无顾忌地到春江洗纱。

胜: 超过,胜过。

吴王: 特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夫差。

不得出: 不能出。因夫差好色,越王勾践曾献美女西施与他,以乱吴国之政。据说西施本是越国的一个浣纱女,故说“吴王在时不得出”。

公然: 毫无顾忌,公开地。

后两句,诗人并不是顺势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

用浣纱将浣纱女与西施联系起来的同时在同中求异,在异同之间略作点拨,在平白明快的话语中注入耐人品味的意蕴,表现浣纱女胜过西施的命运。

显出巧妙和深曲,使全诗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又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全诗的内容。

其中,“吴王在时不得出”一句在遗憾中传出对“公然来浣纱”的女子的庆幸,曲折深蕴而又留有空白;“公然”二字则不仅表现了女子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还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

全诗话语平白明快中有耐人品味的意蕴,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讽刺了历代的荒淫统治者。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