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浙江高考作文究竟应该给多少分?鲁迅、叶圣陶早就给出答案了

对浙江考生那篇《生活在树上》的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怎么看?

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与叶圣陶先生的《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里边的很多话,简直就好像昨天看了这篇满分作文才忍不住说的。

先来看看鲁迅对写作文批判的是什么(骗人的文章长什么样),倡导的是什么:

那么,作文真就毫无秘诀么?却也并不。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到这样,便“庶几乎免于大过也矣”了。简而言之,实不过要做得“今天天气,哈哈哈……”而已。

这是说内容。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蒙胧,二要难懂。那方法,是:缩短句子,多用难字。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须翻译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这时就用得着《尔雅》,《文选》了,其实是只要不给别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简直有了班马气,虽然跟着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这样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称为“学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不懂当然也好的。好在那里呢?即好在“不懂”中。但所虑的是好到令人不能说好丑,所以还不如做得它“难懂”:有一点懂,而下一番苦功之后,所懂的也比较的多起来。……作文之贵乎难懂,就是要使读者三步一拜,这才能够达到一点目的的妙法。

写到这里,成了所讲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诀,而且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了。但我想,做白话文也没有什么大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蒙胧或难懂,来施展那变戏法的障眼的手巾的。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叶圣陶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摘录几段:

白描的确最见功夫,就像我们苏州人说的“赤骨肋相打”(赤骨肋=赤膊)。两个人戴上头盔穿上战袍来打,不免有所凭借,有所掩护,算不得真功夫。什么都不穿不戴,赤条条一丝不挂,你一拳,我一脚,才见得出真本领。白描靠的是真功夫真本领,当然无秘诀可言,所以鲁迅先生说,“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要把文章写好,有了真意,还得讲究点儿技巧。鲁迅先生提倡白描,也不是说不要讲究技巧。会画画的人都知道,没有技巧的训练,白描也是描不好的。写文章的技巧,我想,最要紧的大致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而又明白地把真意表达出来,决不是在粉饰、做作、卖弄上瞎费心思。

有些人把这些障眼法当作技巧,着力追求,以为练好了这一手就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走到歧路上去了。随便举几个例:有的人滥用形容词语和形容句子,以为堆砌得越多越漂亮;有的人不肯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以为不说些离奇别扭的话就不成其为文章;有的人搬弄一些俗滥的成语或者典故,以为不这样做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从此看来,鲁迅先生提倡白描虽然将近半个世纪了,咱们现在还得提倡。鲁迅先生的这四句“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是作文的要道,对咱们非常有用,应该把它看作座右铭。

鲁迅就是鲁迅,鞭辟入里。总是一针见血。叶老先生就是叶老先生,温文尔雅,总是循循善诱。

我们现在再来看这篇高考满分作文:

要是鲁迅与叶圣陶两人做评卷老师,这篇高考作文,别说打满分,能给个及格就烧高香啦!

因为路子错了,方向偏了,其他还有什么好谈的。高考就是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作文将起到引导作用,满分就是示范,就是导向。叶圣陶明确指出,粉饰、做作、卖弄都是障眼法,走的是“歧路”,我们为什么引导孩子走歧路?

有人辩解,这考生读书多,知识面广,词汇丰富,是个才子,应该给高分。的确,引用的哲人句子比较多,生僻的词汇不是“滥觞”,而是泛滥,即使是事先准备好套用的模板,这记忆力就挺令人佩服的。问题是,这些是好作文的标准吗?这篇文章是观点文,考核的主要标准是观点、论据和逻辑,不说观点的晦涩与行文的逻辑性,从论据来看,太单薄无力了。

另外,好好说话就不行吗?其实,引用了一大堆,其想表达的意思都比不上卢梭的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既有逼格又通俗易懂。

引用得多,不见得读书就多,更不是阅卷组组长陈建新教授所标榜的“学术化”,很可能是单句的理解与记忆。我是学哲学的,觉得对于海德格尔、维根斯坦、尼采的著作,没有相当时长的“啃”功,是读不懂的。虽然我愚笨,不好做例子,但我不相信一名高考生会有充分的精力去读懂这些著作。

学术概念,在原使用者各自的知识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还没有能力全部掌握的情况下,生拉硬套地服务于本篇作文的立意,不可能十分准确。已经有哲学专业的内行,否认陈建新所说的文章的“学术化”,指出了该同学引用海德格尔、尼采、卡尔维诺、麦金泰尔、维特根斯坦的错误。

在这件事中,错的不是写作文的学生,而是某些把这篇文章抬到不属于它的高度的人。

最后,我们还是听听鲁迅先生的忠告吧:“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篇浙江高考作文究竟应该给多少分?鲁迅、叶圣陶早就给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