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模块24:攻击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文/曹门霞客行

攻击包括踢、打、威胁、侮辱,甚至散布流言或者“冷嘲热讽”。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攻击根源于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攻击把这种对死亡原始的强烈欲求所蕴涵的能量转向他人(一般而言,他称这种强烈欲求未“死亡本能”)。

作为动物行为专家,洛伦兹认为攻击更多是适应性的而非自我破坏。两种理论都认为,攻击性的能量来自本能,是非习得的和普遍的。如果得不到释放,这种能量就会越积越多,直到爆发为止;或者有一个合适的刺激使之得到发泄,就像老鼠摆脱补鼠器一样。

1.刺激攻击产生的因素:

1)神经系统的影响:在人类脑部某些区域发现了引发攻击的神经机制,激活这些脑区域,人们的敌意程度就增加,抑制这些脑区域,人们的敌意程度就下降了。

通过这种办法,温顺的动物可以被激怒,狂怒中的动物恢复温顺。前额叶被认为是对与攻击行为有关的脑区进行紧急抑制的,所以杀人犯等群体的前额叶比正常人小。

2)基因的影响:遗传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对暴力线索的敏感性,很多种动物可以被驯养得很具有攻击倾向,如斗鸡、斗牛。我们的气质(即我们的反应性和反映强度)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受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的影响。

一个人在幼年表现出来的气质通常是稳定的,比如8岁时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倾向的儿童,成年后到48岁也不会成为一个富有攻击性的人。

3)生物化学因素:酒精诱发攻击性行为,酒精使人们的个性弱化,降低我们的抑制能力。睾丸激素高,攻击性强,男女适用(男性的睾丸激素能够增加面部的宽和长的比率,也就是睾丸激素高的男性,面部比较宽)。

低水平的5-羟(qiang)色胺,降低5-羟色胺,可以增加人们对厌恶事件的反应和释放电刺激的医院,也就是增加攻击性行为。

4)心理因素:挫折会增加攻击行为,这种攻击的能量并非直接朝攻击源释放,我们会将敌意转移到安全的目标上。经典的挫折理论是:挫折(目标受阻)有两种通路,一种其他反应(如退缩),一种是攻击的激发,分为内向攻击(如自杀)和外向攻击(直接攻击和替代攻击)。

2.攻击的学习理论:

攻击的回报:如果通过暴力达成愿望,那么更具有攻击性

观察学习:班杜拉提出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看到别人的攻击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我们会习得攻击。比如家暴的父亲,更容易培养暴力的小孩。尚武的社会环境,培养攻击强的下一代。经济不发达、贫富不均匀的地方,人们更有攻击性。

3.环境对攻击的影响:什么样的条件下,我们会做出攻击行为?
  • 厌恶事件:比如电击老鼠,会猛烈的攻击身边的老鼠,也是为什么受伤后,会攻击身边的人

  • 心理疼痛:比如期待获得奖励,但是没有获得,也会引发攻击

  • 炎热:全球温度提高2度,美国袭击事件多5万

  • 攻击:受到攻击和侮辱尤其容易引发攻击

  • 拥挤:没有足够的空间,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让人压抑,会强化我们的攻击性。香港市民说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产生更多的恐惧感,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了,头晕害怕原来来自这里

4.减少攻击

宣泄减少攻击的说法不成立:暴力行为短期内也许有效果,剋一番快乐,但长期是有害处的,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比如模块9提到的残忍的行为引发相应 态度。

那么我们可以用非攻击的方法来宣泄攻击欲望:比如表达感受,告知他人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了我们。把指责的“你”变成重组信息后的“我”。或者用“宣泄”的方法,比如看悲剧电影达到对怜悯和恐惧情感的宣泄。

社会学习方法:营造更温和的社会环境,媒体的正确引导,减少攻击性玩具、工具的使用,比如枪支。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模块24:攻击的先天性和后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