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点累

     

      他是多么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啊,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

      他如果能多活十年就好了,可是,他的期待成了空。

      从8岁受命于祖宗那一天起,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自己就是从祖爷爷努尔哈赤、爷爷忽必烈、父亲顺治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的那个人,自己要努力跑下去。

      从关外进来不久的我们,要想统领这么多的汉人,谈何容易?

    可是,康熙并没有丝毫的怯懦。

    有祖母和身边的大臣们,这天下的江山已经是大清的了。

      这时候康熙才8岁。

      正如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

 

      正道上的人总会相遇在一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康熙,在悦朋客店初遇伍次友就倍有好感,紧接着他的应试之作《论圈地乱国》,言辞犀利、只指当今要害,读来振聋发聩,康熙欣赏之余,决意拜他为师。

      开心的读书的日子浪漫而有情调。好的文章、好的文笔更有好的才思更是奠定了康熙的学业基础。

      面对不可一世的鳌拜,他有礼有节,临危不乱,最终将之一手擒拿;面对“三藩”的尾大不掉、各自为政,必然会成为多民族一统的阻碍,他毅然决定撤掉“三藩”。

      岁月在流逝,有些决策只是“当初”的最好,然而,许多终会成为后来的祸害。

      他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全然是来自自己不光是先天的聪慧,更有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学习,如饥似渴地从先贤那里获取再多的知识都不嫌多。

    古今中外有太多的营养需要汲取啊,哲学、诗词、数学……

 

      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吴三桂之流算哪门子英雄好汉?

      很快康熙就把他们修理好了。

    平定了这些生命途中的反叛者之后,而其实,他的眼里怎么能没有大多数的老百姓呢?

      他们,才是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

    黄河,这条从中华大地上横贯东西的巨龙,穿越了太远的路途,经历了太多的波折,时有决口泛滥成灾,身在其中的人们真的是不胜其害呀!

      总有那么一些民族的脊梁会挺身而出,比如陈皇一辈子都没有成过家,一心只知道治河,还有靳辅、于成龙……

      这些人也在感动着康熙。

      满腹华章的人有着厚重的底蕴;没有颐指气使、没有盛气凌人、更没有狡诈阴险。

      他精明干练又心思缜密,他无时不刻不在思考问题。

      魏东亭服侍了他这么多年,无数次的冒死相救挺身而出,他把魏东亭安置在了江南,去为朕守好这一方丰美的土地吧。

      魏东亭携着老母去了,这是对小魏子也是给自己最好的安排了,不愧为一代圣主啊,善用人对对人好,还有什么说的呢?

      百废待兴的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南京是前明故都,朱元璋赶走了蒙古族,一统华夏,作为汉民族的士大夫一族是何等感念他的好,更是何等扬眉吐气啊,要想收复他们的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康熙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清除掉明朝的余孽比如假朱三太子之类认不清自己是何物的东西后,就踏上了祭拜明孝陵的路途。

      他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以一个后辈的身份。

      他这三叩下去,就跟身后的明朝的遗臣们成为一家人了。

    —— 我们都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

      还有台湾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那里的人民跟我们一样,同样是炎黄子孙,把他们遗落在外面,作为一国之君的康熙心里怎么能安呢?

      因此,他决定收复台湾。

    有那么多的大臣反对,将士们不习水路,胜败没有把握。

    康熙的本事除了自己的勤勉,就是善于用人了。他审时度势,思虑慎重;微服私访,巧获能臣;他选贤任能,慧眼识珠。

      施琅、 姚启圣率勇敢的将士在前方为他拼死一战,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临终时武丹一直守在他的身边,瞳仁都散了,这是魏东亭为他挑选的贴身侍卫,这辈子一直跟在他的身边;小五哥是他从法场救下来的算是死了一回的人了,也一直衷心保护着他;还有方苞,是他下江南途径落马镇微服在饭馆里凭借着自己的谦和体恤识得的真金,他带回朝中,成为了他的布衣大臣,更是他的良师益友,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光,给他写传记、拟遗诏……

      太多太多的例子了,不胜枚举。

      即使再聪明、睿智的人,也没有三头六臂,也需要许多的左膀右臂的协助;这得有多么令人佩服才愿意这样的全力以赴?

      皇帝有皇帝的优势和权利,可是,也有很多皇帝并没做到啊!在这里就省点时间不举例子了。

      康熙绝不是贪图享乐的皇帝。

      他的脑子里装着的是做不完的事情。这个天下太大了!

      他要御驾亲征,平定准格尔叛乱。为什么非要自己去不可?是因为自己年轻吗?康熙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喜欢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策马扬鞭可不只是那么潇洒。索额图企图图谋不轨,粮食一直运不上来,只能跟将士们一起一日一顿饭,老天有眼,终于挺过来了,得胜回朝了。

   

      年轻真好啊,想干什么都能去干!

      这下好了,干练的康熙把大事都处理的差不多了。

      同时还生下了这么多的儿子。

 

      他不想效仿明太祖把儿子们都分封出去,当个庸庸碌碌的王爷;而是把这些宝贝们都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他想历练他们,让他们成为大清最好的接班人;他想让他们尽各自的能力,为国家效力。

    能成为康熙的儿子应该是一种荣幸吧?有的儿子就很安分守己,可是总有人有非分之想,大概是被既得利益冲昏了头脑,比如八爷,是自己天性的贪欲还是后天偶遇一些“张天师”之类的人钻了空子?违反朝廷的各自禁令、暗中种人参等等获取利益,为了这些利益,就想获取更大的权利……

      人的生命中总会有许多的诱惑,为了这个目标,就会不择手段地去飞蛾扑火在迷途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全然不知,还有一些追随者,名之曰“党羽”。

      四阿哥是一个吃斋信佛之人,他向来对自己都很刻薄,也从不杀生,因此,这个世界上对于他来说,贪图的东西也不是太多吧?

      不过,越是信仰笃定的人对自己刻薄的人也越是要强的人,要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然而,越是没有觊觎,越是会顺理成章,你的认真踏实、靠谱孝顺父亲怎么会看不见呢?

      还有你教育出来的优秀的“小孙孙”,康熙很是喜欢和欣慰呢!

      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做啊!

      可是,康熙真的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立了两次又废了两次太子,就让康熙

动了好几次肝火,大伤其心。对外处理多难的事情都游刃有余的他,在面对自己的这些儿子们时,怎么就这么难呢?

    儿子们都亲他吗?骨肉相连,怎么能不亲呢?可是,这么多的政务,这么多的儿子,康熙怎么能忙的过来呢?

      幸得康熙精明过人,家国治理的铁桶一般,那些略有图谋的儿子们怎么敢呢?

      康熙真的是好累,然而,他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留恋,还有许多的政务等着他去处理……

    在最后的时光里,他给自己辟了一处名为“穹庐”的地方作为寝宫……

      他是多么爱这个世界啊,他自己从8岁起登基皇位,就开始了对天下的治理,临终时他还安顿张廷玉朕死了以后也不要让他们收老百姓的税……

      他是多么睿智的一个人啊,吃了所有的苦、也享了所有的荣,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好的,他更知道百姓喜欢他怎么做……

      才69载的时光岁月,一直忙的不亦乐乎,只有在江南魏东亭那里享受了几天湖光山色的清福,就得打道回宫了。

      康熙最终还是走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之情。

      最后定下了四阿哥继承自己的大业,康熙应该是放心了吧。

    四阿哥稳重、寡欲,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好的。

    康熙的心里装的太多的总是天下,因为他是皇帝呀,这是他的命,尽管这个皇帝很苦很累,可是,他情愿自己义无反顾地做的更好。

    他对他的儿子们也多是从这个角度去要求的吧?皇子们一生下来就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父亲还总是这么要求严格,这也是自己们的命吧?

      不过,不管在何处境遇里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的。比如方苞、于成龙。

    不要太偷奸耍滑、自以为是就好,比如明珠。

      可怜可惜了伍次友、苏麻喇姑,怀揣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才情孤老一生……

    这些人都去了,混沌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曾经的他们也如我们今天一般,是何等鲜活、靓丽……

    被火热的生活包围着……

    生命都是这样的,太短暂了,连皇帝都不能除外,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呢?

 

      什么是苦呢?其实,抱定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哪怕是一个渺小的奔头,所有的苦都是考验、历练和担当吧?会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厚重和精彩!

    谨以此文献给写出这么丰盛的精神大餐的二月河先生,献给给予我鼓励和厚爱的读者们,词不及意,唯肺腑之言而已矣!

      横塘柳  2022.8.5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熙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