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升级 04/07


产生联系

因为感觉这件事和自己没关系,也就没有花心思去学习,去研究。等到反应过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重要的机会。

所以面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时候,不要先让“与我无关”的想法占据大脑,不妨先去主动吸收,按照那个观点去做一下。

做不好不要紧,但是只要你做了就会让这些观点和你产生联系,自然就有机会利用它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了。

面对新知识,新论点,我们可以先让它与我们产生联系,而产生联系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做,去实践。

不怕刚开始做的不好,我们可以边做边改,做不好也不要紧,积累经验,以后可以试一下别的路径去完成,相信总有一条路能够到达。

而试,不一定成功,但不试就肯定没有机会了。


错误的阅读的愉悦感

“说得太对”的这种阅读的愉悦感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知道了文中的内容,生活就会变得不同。

虽然一篇文章能够帮你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但是那也只是帮你提个醒而已。如果你自己不去修补它,那么你也始终只是知道那些漏洞的存在而已。

过去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因此错过的机会已经很遗憾了。

现在知道了以后,再不拿出些行动去完善自己,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恐怕更难以让人接受。

总是容易掉入这样的陷阱“有道理”“很对”“又学到一点”,而如果不去运用,那些文章就只是一堆文字,一堆积在头脑里的信息。

像昨晚晨晨老铁分享的《正面教育》,说到其中的几点:

一,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痛苦,那么就证明你的方式不对。

二,孩子犯错误是孩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大人指责的机会。

三,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都要爱他。对他的一些不合理行为“和善而坚定”的说“不”。

其中孩子犯错误一点,作者说有两个好处:一,孩子可以从错中习得正确做事的经验,二,可以增强亲子关系。

如果我不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话,它们都是一堆信息,无法成为教育的好方法。

当然,我也很明白,教育这条路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难免有时脾气暴躁,难免又情绪失控。

但是我们有觉知能力,我们意识到了,我们要作出改变,我们可以立即跟孩子认错,说明自己刚才的心情变化,是孩子哪句话触发了我们的“情感开关”,和孩子一起分析,观察详述出自己的情绪,说出自己的需求,请孩子帮助自己,并询问以后该怎样解决类似问题。

人多力量多,大家一起计谋,我觉得一定能想出更适合“孩子与大人之间的关系”的好方法,也促进了彼此的感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记忆力是比较短暂的,隔一段时间再翻看以前自己的文章,都会显得陌生,别说是翻看“大师级”的文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书越来越多了,书的意义自然就显露出来,越来越明白了。

如何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呢?

你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一遍读过的内容。

所有你已经知道的东西,都应该可以被你复述出来,只有这样它才算是真正融入了你的系统内,并且有机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通过用自己的话,复述自己学过的内容,然后再与作者的原文对比,看出之间的差异点,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知识,究竟能在我们头脑里“显现”多少,我们只有真正地用出去,才能真正地学到。


“当初要是……”

当我们错过一个时机,“股市行情大涨”“比特币投资大旺”时期,我们总是懊恼自己错过最好的时期,总是以

“当初要是我知道股市行情这么好,我就投资多少多少万了”

但是现实是,就算下一次的升迁机会,下一次的楼市大涨,都往往没有机会了,永远错过了。

如果我们能够反思,记录在案,总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们还有可能犯错,但是犯错数量就会明显减少,犯错的几率机会明显降低。

不要用假如,如果,我们可以现在储备知识,储备经验,多练习,多试错,等时机一到,把握时机。

储藏在头脑里

我们遇到觉得不错的文章,总是当下觉得有道理,然后就点击分享,分享在朋友圈,储藏在云盘,而再也没有打开来看一看。

我们喜欢储藏东西,觉得总有一天用得上,但是如果在当下,没有把知识点弄懂,把概念理清楚,那藏的那些资料再多,价值在哪里呢?

等有时间再去看,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回头再去看一眼的人有几个呢?

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貌似看过不少东西,但是真正用起来的却没有多少的原因。

所以以后如果看到了不错的材料,尽量把它放到脑子里,或者花时间记录下来。

起码你要为它花费些力气,它才有可能印在你的脑子里,进而在某个节点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

以后看到有用的东西,不如立即理解,不懂的记下来,记得提醒自己当天要消化哪些内容,得为它话费一些力气,通过不断地打磨,我们才能与它产生联系,以后说不定在某一方面就能活用这个知识点了,这才是真正地学到。

逃避

我们对学过的难的知识点都倾向于逃避,不去真正地弄懂,觉得很难,就那么草草的一目十行,告诉自己,已经看了,但是太困难,操作能力有限,就放弃了,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

如果重复地做容易的事,是得不到提高的,而有时候也得挑战一下自己,升高一个level,进阶一下,挑战成功,再接再厉,不行,再试再挑战。

我之前学习“元认知”的时候,也我觉得培养元认知太难了,“打坐”太难了,别说十分钟,连一分钟都不行,坐得腰酸背痛。

所以就想偷懒,看能不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练习写书法,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直没有坚持下来,也当然体会不到“元认知”的好处。


有时候我们错过,是因为觉得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有时候我们错过,则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

我们不愿意看到别人间接或直接指出我们的不足,所以就假装没看见,“不经意”地错过了。

你说读文章有所抗拒,这种感觉可能就是来源于此。

比起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更可怕的是说服自己:

这件事和我没关系,所以不要多想了。

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貌似是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地方。

那些在你看来可能没关系,甚至需要说服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多半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你生活中,并且是你再也无法无视的形式出现。

不要等到那时才想要直面现实,现在就应该为那些看似没关系的事情做些准备了。



过云雨说:

多与事物产生关系,多去尝试可能性

找到自己的兴趣。

不用“如果…就…”假设句,我们要反思,总结,减少犯错机会。

不因事情难而不去做,而要学着做,克服着做,学到一点就是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错过升级 04/07)